單國龍
(浙江省紹興市高級中學 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對高中語文而言,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分為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旨在使學生通過高中語文的學習不論是語言素養還是人文素養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提升,以適應學生未來的個性化發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包含了詞語解釋、段落分析、概括思想、寫作訓練等幾方面內容。在傳統應試教育下,老師多以滿堂灌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老師直接對閱讀文章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聽,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聽和練習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背誦和記憶上。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沒有從學生的需求角度出發,閱讀教學變得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課堂氛圍也相應比較沉悶,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不高,閱讀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步入青年初期,心理和生理發育也趨于成熟,智力和認知能力也與成人相若,而且已經有了初步語言知識體系,具備一定的語言建構能力,所以針對高中生開展閱讀教學要以引導為主,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究和討論,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完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2.1 豐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文章結構和語言知識的講解,而要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對學生思維能力上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求知欲的指引下進行自主探究,進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維。
比如學習高一語文下冊《林黛玉進賈府》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片段,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對林黛玉的性格和賈府的富貴通過視頻有了直觀、立體的了解。由于這篇文章中涉及到文言文,與學生的生活用語差距較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難度,所以老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進行閱讀教學不僅增強了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而且化解了閱讀難度,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字面背后的意思更加清晰的解讀出來。
2.2 結合課內課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對高中生而言,閱讀教學并非只局限在課堂上,課內閱讀學思維方法,課外閱讀拓展視野,課內外閱讀同等重要。老師可以在課內閱讀教學時巧妙的進行課外閱讀導入,激發起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興趣。這樣在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進行課前引導,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能夠及時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鼓勵學生將拓展閱讀內容進行師生交流或者生生交流,使學生在閱讀中進一步鍛煉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課內外閱讀,學生可以獲取更加多元化的語言知識,在閱讀中感悟到語言的魅力,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比如學習蘇教版高一語文下冊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在開始閱讀前引導學生回想曾看到的荷花的姿態,思考曾了解到的關于荷花的詩詞、句子、詞語等等,順便檢驗學生的閱讀知識積累情況,調動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可以答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優美詩句,“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形容荷花的詞句,接著老師用蘇軾形容王維的詩句“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來啟發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為學生指出了課外閱讀方向,為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做好鋪墊。
2.3 創設閱讀情境,加深學生文化理解。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用文章建起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師生間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思維的碰撞、溝通交流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與文章,學生與老師之間通過對話來不斷獲取信息的過程,所以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老師可以通過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來拉近作者和學生的距離,激發起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強化了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提高了高中生的文化修養。
比如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想象情境,帶領學生走進蘇軾描寫的場景中,跟隨老師的旁白,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蘇軾描寫下的景象,在主客問答中作者泛舟時的心情變化學生感同身受,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蘇軾吊古傷今的情感。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開展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的個性發發展和綜合能力培養為基礎,更加注重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通過課內的閱讀方法指導和課外的拓展延伸,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實現了高中生全面的素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