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景勝
(福建省寧德市高級中學,福建寧德 352100)
自2014年9月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啟動以來,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各地的高中學校在生涯規劃課程建設、生涯教育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成效斐然。但高中學校高考壓力巨大,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不健全等,使高中生涯教育面臨著很大的困難。本文以學校生涯教育實踐為基礎,談談如何建設高中學校生涯規劃師資隊伍,以供廣大同人參考。
生涯規劃教育專業性較強,要求教師具備生涯規劃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即“專業的事情要由專業的人來做”[1]。當前全國師范類院校及師范類專業沒有設置“生涯規劃教育”專業(在2019年各省普通高校計劃及相關師范大學本科專業設置中都無法查詢到“生涯規劃教育”專業),高中學校在崗位設置和教師招聘中也沒有“生涯規劃教師”(各地歷年公開招聘教師文件中都沒有設置“生涯規劃教師”崗位),但高考改革方案落地的高中學校已經設置“生涯規劃”課程,我們應如何破解這種有“生涯規劃課”卻沒有“生涯規劃教師”的尷尬局面呢?
基于各地高中學校普遍由心理學教師擔任生涯規劃課程的現狀,學校應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教師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力。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通過短期的強化培訓,提升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力,在實踐中逐步成長為合格的生涯規劃師。學校可指派心理健康教師參加機構組織的生涯規劃師培訓,使其系統掌握國內外生涯規劃核心理論,學會使用MBTI 性格分析量表、SDS 興趣分析量表等,掌握選科及學業規劃的常用工具。
在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不論是運用心理學知識和生涯測評工具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分析、判斷,引導學生進行認識自我,還是運用生涯咨詢理論與技術接受學生生涯咨詢,教師幫助學生選課、選科、選專業都要求操作流程規范,僅靠心理學知識顯然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學校很有必要通過鼓勵青年教師自學心理咨詢師相關理論、參加生涯規劃師資格培訓,以壯大生涯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
生涯教育需要專業的生涯規劃師,但只靠專業的生涯規劃師很難全面落實生涯規劃教育的任務。學校必須鼓勵每位教師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勝任這一工作,因此有必要對全體教師開展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和技能培訓工作。
首先,學校應引導教師學習有關生涯規劃教育的背景與意義,學習國家和省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及普高學生發展指導工作意見等各項政策性文件,使其了解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背景和意義,增強其參與生涯規劃教育的主動性。
其次,學校應對教師展開職業類型論、心理動力論、特質因素論、生涯發展論等理論知識的培養工作,使其掌握常用的生涯規劃測評軟件系統,能指導學生開展生涯探索實踐活動。
最后,學校應提高教師在各個學科滲透生涯規劃教育的能力。科任教師沒有專門的課時用于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相關教育目標的實現主要依托學科日常教學滲透。因此,教師要結合各個學科特點、教學要求、高考方向、相關院校介紹、今后從事職業介紹等開展宣傳教育;要從恰當選擇學科與名人、學科與專業、學科與職業的關系等角度,培養學生的生涯目標和職業理想。
職業規劃能力是學生生涯規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學會收集、了解社會職業信息,思考自己的職業志向和理想,對自己職業道路進行初步規劃等。高中教師,不論是專業的生涯規劃教師還是其他教師均因從事職業的限制,對社會上其他職業很難有深刻的認知,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時往往因為缺少職業體驗而有“紙上談兵”之嫌疑,說服力不大,而引入社會資源特別是學生家長資源則有利于這一問題的解決。
學生家長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其職業背景各不相同;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正值青壯年,對各自所從事的職業已經有比較深刻的體會,不乏行業的成功人士。因此,學校可組織學生家長加入生涯規劃師資隊伍,邀請其走上生涯規劃教育講臺,并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和從業經歷,為學生直觀地介紹自己的職業理想、相關職業的特點、知識和技能要求等。這種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能讓學生對特定專業領域和職業技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縮小學生與職業的距離感,增強職業親切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理想追求。
為使這項工作規范、持續、有效地進行,學校應制訂一個家長職業宣讀團工作方案,闡明家長參與職業規劃教育的背景和意義,并對成員的遴選條件和程序、授課的內容與格式、效果的評價與考核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例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般在高一新生入學后,學校在介紹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思路后,公布家長職業宣讀團的工作方案,組織學生聯系家長自愿報名。學校可以根據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安排、職業規劃教育的時間節點,遴選一定數量的家長組成年級家長職業規劃宣講團。成員職業的選擇既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公務員、醫生、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較陌生的各種自由職業者。在成員確定后,學校要對學生家長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基本理念宣傳和培訓,幫助家長做好“備課”工作: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統一課程結構、多媒體課件模板等,使之與生涯規劃教育總體規劃的相適切,進而成為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家長職業規劃宣講團的“課程”,可以統一安排在職業規劃教育周、高一學生選科前、高三學生志愿填報前、家長會上,也可以以系列講座的方式對學生開放。學校可以組織人員對優秀課例進行錄像保存,供學生隨時提取觀摩,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除建設家長職業宣講團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家長資源及其他的社會資源建立固定的職業參觀體驗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實地了解不同行業、職業的特點及職業的多樣性。在這一過程中,實踐基地的講解員又成了生涯規劃教育校外講解員。此外,條件許可的學校還可以聘請大學生涯規劃專任教師、專業培訓機構的生涯規劃師作為特聘教師進行示范引領,以提升學校師生的生涯教育水平。
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能否持續、有效地開展,關鍵在于能否建設一個具有生涯教育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師資隊伍。因此,學校不僅要培育專業的生涯規劃師,還要發揮全體教師的教學力量,更要社會力量的協同參與,如此才能持續、有效地完成生涯規劃教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