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霄
(福海縣職業高中 新疆 福海 836400)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的領導者,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為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引導高中生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做一個有擔當、有抱負的社會公民。不僅是為高中生未來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的最佳途徑,也是對我國的未來建設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目標。
社會責任感是指,我們每個人都對需要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具有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認同自己承擔社會責任與付出的必要性,同時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體現。
而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一是因為高中生本就面臨著成年。成年后的他們將具有更多的政治權利,同時也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對幫助學生渡過未成年到成年的這一階段,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高中生也會出現繼續求學和踏入社會這兩種選擇。對于踏入社會的學生來講,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將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也能對學生的行為、思想發展具有一定的規范作用。是促進高中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收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在教學中過分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試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與提供學生思想道德水準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下降問題。
其次,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過于單一,運用的教學案例也大部分陳舊過時。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使得學生無法將在課堂上學到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將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位置上,而沒有凸顯學生自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不僅僅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使得教學內容偏離了學生的實際所需,從而造成了教學效率持續下降的問題。
3.1 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當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法和教學案例已經十分陳舊,不適宜繼續用來開展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教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課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從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搜及教學素材。從本市、本城鎮的人口、土地資源、生態環境、貿易發展講起。為學生普及什么是社會主義特色的經濟市場發展,并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充當的角色和該承擔的責任,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2 開展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課本中,都有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的內容。這證明高中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十分有必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進行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教學時,也可以運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去實際感受什么是社會?我們的社會責任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從而有效培養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學習“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一課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我國公民政治權利具體變現”的自主探究學習作業。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多種形式,將我國公民具有的政治權力總結下來。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更有利于高中生了解自己擁有的政治權利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3 展開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開展社會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腳踏實地,去真實感受、觀察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了解公民的社會責任具體有哪些,我們該怎樣去做等等。直觀感受、切身體驗,是激發學生思想政治學習興趣,培養高中生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學習“公民的政治生活”這一課時,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參與社會義工的慈善活動。慰問孤寡老人,清潔街道衛生,參與社會普法活動和義醫活動,旁觀法庭,參加民主選舉投票等等。這些都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自己的責任義務,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直接途徑。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高中生道德思想水平提升,為學生未來長久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