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樺南林業(yè)局東風小學 黑龍江 樺南 154400)
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活動的前提。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開始的部分,課堂導入鋪墊的好,會給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良好的基礎;若是設計的不好,就會影響教學節(jié)奏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提升課堂學習氛圍,利用微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度,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心理,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怎樣利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提升教學效果,已經(jīng)成為了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教師在進行日常的教學時,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在教師引導著學生學習時,學生都有在認真的聽課,教師就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教學,但是在下一屆節(jié)課的時候,就會令教師大失所望,因為許多學生已經(jīng)對所學知識沒有印象。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教師在上課時雖然很流暢,但是很多學生的心思是沒有關注到教學活動上的,學生知識被動的聽,看著教師講課,缺乏學習的興趣,不能充分的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微課進行情境式的導入教學,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課前,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提前設置好微課,用生活實際以及實際問題等情境進行課堂的導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效果,為課堂教學打好前提。
例如,在進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以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在制作導入課堂的微課時,要盡量能夠抓住學生的目光,運用相關的微課短視頻,培養(yǎng)學生不忘記關心以及幫助過自己的人,對先人要存有感激以及敬畏之情,知恩圖報,飲水思源,最大限度讓學生進入文章蘊含的情境之中,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的融入教學活動當中。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能夠充分的發(fā)展,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弱,對于文章的重難點不能很好的掌握。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時候,運用微課,將教材重難點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以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且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讓學生能夠很好的消化所學知識,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所以,教師要應用有效的微課教學方法導入課堂教學,將知識進行分解,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在課堂導入時,將文章的重難點用微課展示給學生,如生詞、描寫手法等,視聽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
在進行新課的導入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將聲音、圖片畫面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行直觀形象的導入。這樣進行導入,就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若是不采用這種模式,那么就會與學生的需求產(chǎn)生較大的距離,學生沒有了這一直觀的情感體驗,那么運用微課所表達的就只能讓教師去灌輸,就會造成枯燥的說教,降低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利用微課進行導入,會使課堂內(nèi)容變得生動形象。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激起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良好的導入就像是為人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就如同小說的伏筆預示著劇情的發(fā)展,如同燈塔引導著船只的前進,一次愉快生動的教學不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次美好的知識體驗。就如同“導之有法,導無定法,貴在得法”所描述的一樣,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注重的是怎樣運用得當?shù)奈⒄n模式進行課堂的導入,而且教師在進行導入時,不宜占用過多地時間,要做到恰當有效,這樣才能夠在導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夠從容不迫的進行新課文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