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銀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 彭州 611900)
基于情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身心發展特征,合理的創設出有關情境將閱讀內容展示出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教學中要想促進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就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優化和完善情境閱讀教學模式,促使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情感教學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情感的表達和交流。只有鼓勵學生將自己認識和見解大膽的表達出來,才能夠使情境教學順利的開展。如果沒有將學生自身的交流和合作重視起來,情境教學只會停留在形式上,無法落在實處,這樣的教學就沒有任何意義。這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日常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課堂上的主體性,在不斷的閱讀中充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魅力。比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對這篇課文閱讀后的感受。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先讓小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將相和》這篇課文中的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任選一個進行表演,將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演出來,還可進行創造性的表演,再看以影片,最后讓學生交流、討論,這樣學生的思想受到強烈的震撼。在學生討論完之后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如果廉頗當時沒有負荊請罪,廉頗和藺相如沒有和好的話,那么以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對這個學生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利用這樣的情境模式,將學生的閱讀品味提升上去,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
由于學生的年齡還不大,他們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這一特點充分利用起來,利用提問的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學習中,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利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下還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因此教學效果很低。在課堂中教師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走進未知的情境,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思考,在不斷思考中,學生學起來效果會更好。比如,在進行《桂花雨》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雨是生活樣子的?在小組討論完之后繼續追問,桂花雨與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呢?然后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當學生將答案說出來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做最后的總結,最后將中心論點引出來。
隨著近些年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教師要將高科技中的教學工具充分利用起來,利用多媒體這種融合聲音和視頻以及圖片的教學工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多媒體中的視頻讓學生運用多感官學習。小學生很容易受到視頻中的圖片和鮮艷的色彩所吸引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這樣的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入情入境。比如,在學習《四季之美》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與四季相關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也可以在網絡中搜集一些四季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圖片,然后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給學生,雖然小學生注意力很難長久集中,但是他們很容易被這些新鮮稀奇的事物所吸引,利用播放幻燈片和視頻的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好的感受四季的變化,促使學生積極走進課文閱讀學習中。
語文這門學科在我國教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教材中的內容多數都是作家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者是我國文化的映射。也就是說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把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將語文知識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結合到一起,創設生活情境。比如,在學習《慈母情深》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日記的方式讓學生將與母親的一天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可隨意挑選幾名學生講講母親最感動你的這一天發生了什么事?最感動你的是母親語言呢?還是母親的動作?或者是母親的神態?接下來在讓學生去閱讀這篇課文,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很容易融入進相應的情感氛圍中,輕松的學習這篇課文知識,感受作者內心,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
基于情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還能夠吸引學生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語文閱讀綜合素養有效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