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慧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魏集實驗小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和更新的速度逐漸加快,教育領域獲得了不斷的革新。核心素養是廣大師生關注的重點話題,核心素養的提出不僅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還提高了教學效率,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應關注到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優化閱讀教學的內容,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由于小學生的邏輯能力發展的還不成熟,習慣用形象思維看待事物分析問題,無法理解到深層次的閱讀知識,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重視課文知識的講解,在課前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預設和計劃,在課上運用灌輸式的方式講解知識,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導致閱讀教學程序化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理解、知識感知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次,許多教師都認識到了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認識的不全面,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1 創設閱讀情境,培養建構能力。核心素養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感,才能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涵,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感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出生動的教學情境。首先,可以為學生展示出大自然的情境圖,讓學生看到花草、小鳥、松鼠等動植物,提問學生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看到情境圖中的事物,能夠聽到什么呢,大自然的聲音是怎樣的?為學生播放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在音頻中辨別出風聲、流水聲、鳥叫聲等,從而調動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初步感知課文的主題。之后可以帶領共同探索課文中描述了哪些大自然的聲音,分析課文的寫作結構,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在創設情境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使學生主動表達和交流,有利于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的提高。
2.2 利用微課教學,鍛煉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語文知識,感受到語文教學的內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學習方法,在課文閱讀和合作交流中獲得啟發,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在微課的幫助下初步掌握課文內容,對課文形成獨特的認知,調動起學生的合作興趣。接著再讓學生與組員討論海面景色和海底景色有哪些區別?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動物的聲音的,它們有著怎樣的特點?不同的動物有著怎樣的活動方式,作者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它們的活動?海底植物有哪些差異、地形上有什么變化、海底有哪些礦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交流溝通中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鍛煉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最后,再讓學生總結作者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海底世界,體現出了怎樣的寫作思想,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
2.3 鼓勵課外閱讀,提高審美品味。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了閱讀價值極高的文章,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水平,但課文內容有限,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開展閱讀教學會局限學生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城南舊事》《紅巖》《童年》等,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習慣,組織課外閱讀鑒賞會、閱讀分享活動等增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同時還能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理解,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總而言之,雖然小學生各方面能力不足,但他們具有好學、活潑的年齡特點,有著很強的可塑性,教師要深刻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將核心素養合理滲透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利用課外閱讀來拓展學生的視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