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Q: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A: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后,符合條件的企業,其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及其結匯所得人民幣用于境內支付使用時,可憑《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支付命令函》直接在符合條件的銀行辦理,無需再事前逐筆提交真實性證明材料。
Q: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中的收入包括哪些?
A: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中的收入,包括外匯資本金、外幣外債資金和境外上市調回外幣資金等。
Q: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在什么范圍實施?
A:全國。
Q:在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下,使用外匯資本金辦理支付業務時,是否需要進行貨幣出資入賬登記?
A:需要。
Q: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的企業應具備什么條件?
A: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的企業應為非金融企業(房地產企業、政府融資平臺除外),并符合以下條件:
(一)近一年無外匯行政處罰記錄(成立不滿一年的企業,自成立之日起無外匯行政處罰記錄);
(二)如為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名錄內企業,其貨物貿易分類結果應為A類。
Q: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的銀行應具備什么條件?
A:經辦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的銀行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已開通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信息系統;
(二) 上年度執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為B類(不含B-)及以上(如有);
(三)具有完善的內控制度和風險防范措施。
Q:開展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的銀行,其上年度執行外匯業務合規與審慎經營評估具體指的是對哪一級銀行的評估結果?
A:經辦行有評級的,參照經辦行評級結果;經辦行沒有評級的,參照其有評級的上一級行的評級結果。
Q:外匯局對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是否實施宏觀審慎管理?
A:是。外匯局對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實施額度管理。企業享受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的額度為:企業資本項目外匯收入發生額×宏觀審慎系數。宏觀審慎系數暫定為1,外匯局可根據外匯收支形勢適時對宏觀審慎系數進行調節。宏觀審慎系數小于1時,企業資本項目外匯收入便利化額度外的部分,執行同期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管理政策。
Q:資本項目外匯賬戶之間的原幣劃轉,是否可以按照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的規定辦理?
A:不可以。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辦理適用的資金支付形式主要是境內直接付匯或結匯后直接進行境內支付,以及從結匯待支付賬戶辦理境內支付。其中,境內直接付匯是指從資本項目外匯賬戶直接支付外匯給境內實際收款人,并不包含資本項目外匯賬戶之間的原幣劃轉業務。資本項目外匯賬戶之間的原幣劃轉,應遵從同時期的相關外匯管理規定。
Q:企業將資本項目外匯收入結匯劃入結匯待支付賬戶時,是應填寫《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支付命令函》還是《資本項目賬戶資金支付命令函》?
A:當企業將資本項目外匯收入通過意愿結匯制劃入結匯待支付賬戶時,不屬于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的業務范圍,因此應填寫《資本項目賬戶資金支付命令函》;當企業從結匯待支付賬戶辦理境內支付時,如符合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的政策要求,則可通過填寫《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支付命令函》,按支付便利化的相關要求辦理資金支付。
Q:經辦銀行在報送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相關信息時,有哪些要求?
A:經辦銀行在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時,應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發布〈金融機構外匯業務數據采集規范(1.2版)〉的通知》(匯發〔2019〕1號)的要求,及時報送相關賬戶、境內劃轉、賬戶內結售匯等信息。報送結匯信息時,應在“結匯詳細用途”欄中填寫“CIPP”字樣(若結匯至結匯待支付賬戶,則無需在此環節填寫CIPP);結匯待支付賬戶向其他人民幣賬戶的資金劃轉,應通過填寫境內收付款憑證報送境內劃轉信息,并在“發票號”欄中填入“CIPP”字樣。
Q:對經辦銀行事后對所辦理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進行抽查,有哪些要求?
A:經辦銀行應按季度對所辦理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進行事后隨機抽查。銀行季度抽查的業務范圍為上季度發生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抽查比例下限為便利化支付金額的10%。銀行應于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外匯局上報抽查結果。銀行抽查比例下限、上報抽查報告頻率等,可由各省級外匯局根據實際情況浮動調整。
Q:若經辦銀行發現企業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應如何處理?
A:經辦銀行如發現企業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應暫停為其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并及時報告所在地外匯局。
Q:對企業或銀行辦理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中的相關文件和單證的留存,有何要求?
A:企業應留存能充分證明其交易真實、合規的相關文件和單證等五年備查;經辦銀行應留存事后抽查業務的相關文件和單證等五年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