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級中學 廣東 佛山 528000)
寫作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同時也是學生面對高考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它不僅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能力的綜合體現,還是學生陶冶情操、語文素養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在以往的寫作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把寫作模板強硬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的體驗感,久而久之也就導致了學生寫作興趣的下降,教師寫作教學效率止步不前的局面。文章在缺乏情感、缺乏思想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語文成績也就出現了難以考高分的現象。但是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就不同了,教師可以充分將寫作素材進行搜集、創新、拓展,在重視學生寫作體驗感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得到寫作興趣的激發。基于此,本文就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落實與運用進行了探究分析。
語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轉化,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能夠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以此來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當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技巧的時候,情感便是第一要素,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就為學生的寫作體驗和情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途徑。例如,在教學語文第三單元內容時,是對于“小說”這一主題內容的學習過程。那么在開展這一單元主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微課為教學輔助,為學生開展一節“巧借小說顯才情”的寫作學習過程。好比,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視頻情境,讓學生在感受劉備、關羽、張飛情義的過程中激發學生道義的情感,從而為學生導入小說寫作要素,在培養學生寫作情感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主題,從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為寫作要點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訓練。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導入本單元的小說為參考點如“項鏈”這一小說內容,通過物線法的標題擬定,引人入勝,讓學生對小說寫作進行分析。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得學生在寫作情感、寫作類型明晰的基礎上得到寫作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能力,又可以實現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效率的提升。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寫作作為學生高考必考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想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構思,從而使得學生在寫作之前有一個明確的寫作思維過程。而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就為學生寫作思維的鍛煉提供了良好的發展途徑。例如,在教學感悟自然這一文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展示一節“萬水千山總是情”的教學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文章如“黃山記”中的黃山、“鞏乃斯的馬”中的馬、“瓦爾登湖”中的湖等進行自然景色展示,這樣既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寫作氛圍,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參與性,然后再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節選,讓學生對其中的語言進行寫作分析,如:
黃山記中:“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費心機……撐起青天”通過比擬手法的運用,將大自然人格化,不僅將大自然描寫的惟妙惟肖,如臨其境,還可以實現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文章展開句子仿寫、情感創意。
瓦爾登湖中;“一個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不僅運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同時也將瓦爾登湖的美表現地淋漓盡致。
通過電子白板對文章內容的總結分析,使得學生在對比總計中學會模仿立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的文章更加有條理,還可以實現文章中心思想的升華。同時,在這一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文章賞析,在發表見解、表達情感的過程中是實現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讓學生的文章具有思想、具有情感、具有創新。
對于學生寫作技巧能力的培養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培養學生的模仿寫作能力,而是讓學生將詞語為我所用,在仿照句式中進行寫作構思的創意。而寫作經驗作為學生寫作技巧提升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教材拓展中為學生積累寫作經驗,讓學生在教材的分析中得到寫作情感、習作構思等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來實現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寫作體裁,為學生進行教材拓展,然后利用云平臺為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的推送,如,教師可以在云平臺中將寫作板塊劃分為議論文、記敘文、小說、散文等板塊,在各個板塊為學生推送不同的文章內容如,“紅樓夢、吶喊”等讓學生進行寫作經驗的積累,在教材拓展中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文章寫作分析。同時,在這一平臺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在線點評,進行寫作互動交流,這樣既可以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又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使得學生在開放式互動教學中得到寫作技巧能力的提升。
總之,對于信息化視野下高中語文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來說,教師不僅要踐行課程標準,還要深入教材分析,在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通過情感融入、思維鍛煉、教材拓展等,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進行寫作經驗的積累,在相互促進中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