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衛疆 沈陽體育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是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是影響力僅次于奧運會的體育盛會,是為國家的奧運戰略鍛煉新人、選拔人才的平臺。
地擲球運動是一項即古老又年輕的體育運動,古老是因現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將地擲球運動的起源從公元前5000年前的古埃及提前到了公元前9000年的古土耳其;年輕是因1894年在法國里昂舉行的第一屆地擲球聯賽標志了近代地擲球運動的崛起。
2015年法國啟動了地擲球運動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工作,由已經經歷多年世界比賽錘煉的小金屬地擲球(Pétanque)、大金屬地擲球(Boule lyonnaise)和塑質地擲球(Raffa)三個項目組成。雖然項目申奧在2019年時宣告失利,但由此帶來的影響對地擲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和促進作用,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將于2021年9月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地擲球運動第一次成為全運會群眾體育項目。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共有13支隊伍參加預賽。
1984年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國際地聯的專家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辦了首期地擲球培訓班,系統地講述了地擲球的發展,開啟了中國地擲球運動的大門。雖然項目引進已經幾十年,但在全國發展極不均衡,從本次全運動會預賽參賽隊伍數量和比賽成績即可以看出僅山東、河南、陜西和江蘇和浙江等省發展較好,其它地區發展依舊緩慢,部分省份仍處于項目空白階段。
地擲球項目引進之初是由意大利專家帶來的塑質地擲球項目,隨后引進的是源自法國的大金屬地擲球和最近的十幾年才開始推廣且發展迅猛的小金屬地擲球。作為中國擲球運動的先驅,中國擲球學院扎根西安體育學院,為地擲球運動的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向國內輸送了大批人才。他們分別以教練員、運動員等角色代表不同省份活躍在本次全運會的賽場上。多年的地擲球推廣使得西安體育學院成為全國六大體育院校中唯一堅持發展地擲球項目的高校,地擲球課程已經納入社會體育學院的必修課程中,為教學、訓練和人才培養提供強力支撐。此外,河南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一大批非單一體育類高校的融入也助力推進地擲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河南省和山東省是地擲球運動強省,其體育主管部門的部分領導也是地擲球運動的愛好者或參與者,其中不乏一些高水平選手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比賽,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加強了國際交流,從意識和技術層面對項目推進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遼寧省在本次全運會中并沒有組隊參賽,凸顯運動強省在運動項目上發展不平衡的短板。遼寧曾經有遼寧鞍鋼地擲球隊,主攻塑質地擲球,兼顧大金屬和小金屬地擲球。2005年全運會之后隨著原有地擲球隊成員新老交替出現斷層而逐漸銷聲匿跡。
制約地擲球項目在遼寧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下:
1.主管部門認識不足。個別體育大省,對非奧運項目持不重視、不了解甚至是不想了解的態度,導致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地擲球運動的精神未能及時有效地向基層部門傳達,造成宣傳缺失;媒體參與度差等因素,地擲球運動始終未能進入遼寧省運動會,人民群眾對地擲球項目的認知幾乎為零。
2.人才缺乏。遼寧省內體育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中的體育專業即沒有地擲球運動相關的專業課程建設,又沒有相應的教學、訓練、比賽、交流和科研活動,更沒有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人才培養和輸出都為零。
3.缺少賽事交流。國內已有全國擲球錦標賽、全國青年暨大學生擲球錦標賽和全國擲球精英賽等全國性賽事,但由于遼寧省沒有相應的組織管理機構,導致有意向的隊伍無法參賽,進一步造成地擲球運動缺乏群體參與的氛圍,進一步導致像鞍鋼地擲球隊的原生隊伍逐漸消亡。
1.集中力量推廣小金屬地擲球。從法國地擲球運動申奧的相關資料中不難發現,小金屬地擲球是法國申請地擲球運動入奧的核心動機。小金屬地擲球從器材、場地投入成本低;規則、技術簡單;參與者不受運動能力、年齡和性別的限制等特點,是名副其實的投入小、見效快、能出成績的運動項目,符合我省體育消費水平。
2.加大宣傳力度。從遼寧省體育局進行地擲球運動的普及工作,得到相關領導的支持。進一步展開以省內各體育類院校體育專業為基地進行宣傳推廣,爭取省體育局和省教育局等部門的支持。
綜上所述,小金屬地擲球集娛樂、健身、競技和社交于一體的體育項目。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要想強國必先強省,因此,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加快體育強省建設顯得極為重要。對于促進我省運動項目整體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豐富物質文化生活,增進合作交流意識等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