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平
(貴州省習水縣仙源鎮毛坪完小 貴州 遵義 5646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尚淺,在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比較盲目,閱讀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真正的閱讀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朗讀和誦讀是豐富小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朗讀、誦讀訓練,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小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劃出經典的段落,讓小學生進行朗讀,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感,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推薦一些相關的閱讀書目,讓學生了解與作者、課文相關的信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閱讀《小紅帽》與《西游記》等故事,以拓寬小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
在實行新課改的形勢下,新課標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有了明確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補充閱讀材料,積極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學內容,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促使小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1]。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去閱讀魯迅的《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等文章,進而讓學生感受魯迅的個人經歷、性格特點與生活態度,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小學生引導一些國外名著,以豐富小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較低、具有很強的好勝心、喜歡模仿別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努力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適當安排閱讀任務,要求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一些優秀作品,并且定期進行檢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討論自己閱讀的書籍,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應指導他們學會閱讀的方法,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閱讀,也要注意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要用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有難有易,學生的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因此,教師要進行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準確、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注意摘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學會仿寫一些句子,高年級的學生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其次,指導學生使用閱讀方法,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等讀法[2]。精讀就是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略讀速度較快,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通常,教師要指導學生以精讀為主,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后,各種閱讀方法可交叉使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會讀,讀得好,讀有成效。
綜上所述,新的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小學生好奇心強烈、具有很強的求知欲。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策略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