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調調
(甘肅省平?jīng)鍪徐o寧縣德順小學,甘肅靜寧 743400)
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運用語言正確表達自身想法、實現(xiàn)與他人溝通交流目的的一種能力,是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因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階段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語言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們實現(xiàn)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口語交際能力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強弱會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等各個方面帶來顯著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課本將口語交際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個章節(jié)都設置了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1]。
當前的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口語交際教學對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重要性,以致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這一部分的內容知識簡單帶過,甚至完全忽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小學生自然無法確知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也無法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口語交際的過程中,由于對教學任務和目標缺乏清晰的認識,以及對教學的要求等沒有深入了解,以致在課堂上沒有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所設計的教學活動缺乏最基本的吸引力,無法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和參與的好奇心與驅動力。這就導致小學生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主動性不高,不愿意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課堂教學自然也就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新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語文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之一。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只有準確地表達自己才能適應社會生活,才能進行更高效的學習。因此,提高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十分重要。而在小學教育中,語文課堂是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最主要平臺和途徑。在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口語交際活動保持好奇心和興趣,才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
要激發(fā)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首先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之前完成相應的概念講解任務。也就是說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介紹口語交際的相關概念,讓學生對口語交際的基本情況、相關技巧、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這樣,學生才能夠正視口語交際教學,給予教學活動相應的關注,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他們對相關教學內容和活動的好奇心。其次,教師需要對口語交際活動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區(qū)分,確定適合于小學生教學的主題與內容。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可以對這一環(huán)節(jié)定期展開教學研討活動。在確定主題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參考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根據(jù)學生日常交流和表達的實際需求來確定口語交際教學的主題,同時也應結合語文課本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因為口語交際本身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部分,而教材中的口語交際主題大多結合了教學內容與要求[2]。
例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時,首先需要調查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哪些交流的實際需求,如用餐、師生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等。然后教師就可以將這些需求與教材中涉及的交際交流主題與技巧進行結合,從而為學生選擇合適且有幫助的交際主題,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浑H情境。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主題的過程中參考教材中口語交際部分的內容和要求能夠將小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要求與語文教學中的知識、技巧性內容進行結合,借助于小學生熟悉的場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進而確保口語交際教學能夠產(chǎn)生實際的效果。
在小學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確定主題之后就需要考慮到教學活動的形式問題。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所有的教學活動只有在學生參與的情況下才能產(chǎn)生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于形式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活動來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小學生放下膽怯心理,克服逃避心理,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真正將教師所教授的技巧運用在表達交流的過程中,并借助于課堂練習來切實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從具體的活動形式上而言,教師在課堂上組織的活動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以師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活動,另一種則是以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為主的活動。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課堂活動可以表現(xiàn)為師生之間對某一問題的問答交流,如教師可以根據(jù)主題提出一個相關的話題或是問題,然后以交流意見和看法的形式與學生展開問答討論。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shù)剡\用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更加明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只有秉持尊重學生、相互平等的態(tài)度來展開交流討論,才能讓學生克服對教師的畏懼心理,真正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實現(xiàn)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氛圍的目的,從而通過學生的自由表達來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真正存在的問題,進而幫助學生加以改進。
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則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完成。口語交際本身就是基于實際的交流需求而產(chǎn)生的,所以學生要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必須在相應的情境中。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確定的主題來設計相關的情境,并且通過改變場地,提供聲音、圖像資料等方式來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情境,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情境中。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情境以小組為單位或者兩人為一組來完成情境下的交際交流任務,教師在旁觀察并且給出相應的改進意見。
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口語交際的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小學生有充分的熟悉感,而且能夠將課堂教學轉變?yōu)轭愃朴螒蛲瓿傻倪^程,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教師采用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夠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愉悅的、日常的環(huán)境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才足夠真實,才能夠體現(xiàn)出其真正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才能夠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的辦法和意見,從而幫助小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評價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意義重大。教師通過評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問題和困難,實現(xiàn)進一步的發(fā)展,而且還能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加以完善和改進。在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完成課堂上的教學任務和活動之后,教師要利用課堂時間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而且還需要判斷學生對口語交際相關知識與技巧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口語交際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這樣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在交流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給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并且與學生進行溝通,進而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進行餐廳用餐這一主題下的口語交際活動評價時,教師組織的課堂評價活動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在這一階段中,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著旁觀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因為口語交際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在學生分組進行口語交際課堂活動時,教師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優(yōu)勢與不足。這部分評價既要包括口語交際相關的內容,也要包括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的表現(xiàn),如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分工配合情況、參與積極性等。而這一階段的評價,教師既可以通過口頭方式在全部教學活動完成之后與學生一對一進行,也可以用書面方式給予每位學生評價。第二個階段則是對學生主題展示階段的評價。在學生完成情境交流的相關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模擬表演的方式對自己的結果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演提出問題,以鍛煉學生在口語交際中的臨場應變能力。而這一階段的評價內容與上一階段基本一致,評價的方式則以表演后及時的口頭評價為主。第三階段主要是在全部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后的評價。教師首先讓小組成員之間,以及小組之間來進行相互的評價,然后教師再對之前的評價內容進行一定的總結,并且結合學生在評價他人時的認知和看法,對每個小組,每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給出建議。
在完成評價之后,教師還可以定時進行效果的檢驗,在下一節(jié)口語交際課堂上觀察學生是否對之前的問題進行了改正,以充分發(fā)揮課堂評價的作用。這種階段性的課堂評價活動與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模式相配合、相適應,能夠極具針對性地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效果明顯。
有效的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不僅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專注于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