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太
(福建省福清市實驗小學 福建 福清 350300)
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的知識養成,為社會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一個良好的教育體系能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小學教育的開展作為教育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育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最大程度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理念,從教育管理模式上進行適當改變以符合現代社會的教育發展。
1.1 促進學生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從處于學科能力和技巧培養的階段,教師必須發掘出學生的潛能,用個性化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有利于幫助學生奠定學科基礎和學習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1.2 促進個性化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最大化尊重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面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進度不同等教學問題時,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導教師將個人于群體進行劃分,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心理,從而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促進每位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1.3 促進獨立思考。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而不是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存在許多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課堂教學依舊以枯燥的課本講解為主,單純的將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沒有將課堂的指導地位交給學生,使得學生課堂效率低,對于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不能構建自身的學科思維思路。而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教師尊重每個學生對于問題的見解,能夠有耐心、細心的去關注、分析學生對于某個問題的思考,從而積極促進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去思考,去進步,去發展。
從當前的小學管理工作的現狀來看,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管理工作側重于整體管理,班主任及教師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去區分學生個體,導致以人為本理念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到教學及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去。從教學的本質上來看,傳統的教學理念依舊沒有改變,教學依舊以學生的成績為判斷依據。
2.1 以人為本,改變小學管理思想。改變小學管理的思想是工作開展的關鍵,一個積極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工作開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開展小學管理工作時,必須以飽滿的熱情,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切實將學生放在教育過程中主體地位上,一切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出發。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組織教師和部分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于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力求保障管理工作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同步進行。小學管理體系的建立必須基于開放、科學、民主,這可以大大加強開展力度和強度。
2.2 以人為本,建立小學管理制度。任何管理工作的實施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參與,以人為本理念為管理制度的確定提供了目標和方向,工作開展必須從以人為本理念出發,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內容可以基于教師的學習制度、聽課制度以及教案檢查制度,從多方面出發可以綜合,避免出現錯誤判斷。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能促進教師的工作的開展,加強教師對于工作開展的認真度。在小學的教育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制度的確定能保障學生獲得科學的管理體系,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3 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及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活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學生學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教師可以定期于學生交談,力求掌握班級的動向,為良好的班級氛圍建立奠定基礎。此外,學校可以評選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等表彰,鼓勵學生積極學習,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各個方面的發展。只有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齊心才能建設好良好的教育氛圍。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它切實保障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讓教育不斷升級。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共同為小學管理工作的進行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