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凱
(北京師范大學蚌埠附屬學校 安徽 蚌埠 233000)
所謂互動教學是指以學生為主,老師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與老師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交流、討論,對不同觀點進行碰撞交融,進而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
1.1 互動方式單一,氣氛不活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引入互動教學模式,但是僅局限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互動,主要采用課堂提問的形式進行。老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只關注問題的答案,而缺乏啟發學生深入探究的作用,導致學生緊張老師的提問,反而使課堂氛圍變得緊張壓抑,提問式互動變成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容易使學生對師生互動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1.2 情感互動缺失。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主要圍繞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和交流,忽略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在語文老師照本宣科的講解下很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對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也比較難向老師進行表達,導致初中語文原本需要情感體驗的學科變成了知識交流為主的互動教學,無法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流于表面。
1.3 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初中語文中涉及了多種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了解、理解、感悟,都離不開語文老師的引導,但是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內容有限,需要語文老師打破教學限制,將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融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知識來源,拓展學生視野。但是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依然局限于語文教材,導致語文教學給學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
2.1 營造和諧教學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語文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展開知識的深入探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展開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七年級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語文老師就可以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啟發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為互動交流做好鋪墊。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講述的小時候的回憶,文章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百草園的生活和三味書屋的學習兩部分內容,老師可以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是如何過渡的?兩部分內容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通過這篇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童年魯迅,依據是什么?學生在老師的問題引導下激發起對課文的學習興趣,積極的投入到課文學習中。
2.2 利用小組合作,增強互動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知識內容學生往往自己獨立思考很難擁有深刻的理解,造成學生理解偏差,影響了課文的學習效果。語文老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互動交流和討論來完成知識的深層次探究,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思維碰撞,拓寬了自身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互動促進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互動體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學習《智取生辰綱》這課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并開展小組競賽,將課文翻譯的最精準的小組獲勝并給與獎勵。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堂互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互動教學中教學效率的提高。
2.3 增加互動方式,使課堂教學多元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互動教學模式,語文老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開展不同的互動形式,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多元化,教學氛圍更活潑,使學生在互動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完成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比如老師可以采用詩句接龍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背誦;可以組織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學生體會到初中語文學習的樂趣,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大大提高了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需要語文老師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增加課堂情感交流,促使學生高效率的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