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江蘇省灌云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連云港 222200)
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全體普遍以初中畢業生為主,相較于普通高中而言,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育技術型人才。基于我國關于教育目標以及要求的持續改革,我國經濟政治以及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社會對實踐性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電子電工是中職學校之中核心且關鍵的課程,需要引起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關注,為此,中職學校應通過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而如何將多元化實踐教學融入中職電子電工課程教學之中,也成為當前一線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1]。
針對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學生而言,教材目前是其獲取關于電子電工有關理論知識的唯一渠道。如今,我國中職學校電子電工類型教材設計的內容過于復雜且設計范圍較為寬泛,卻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將前沿尖端技術引入理論知識學習之中,所學習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往往學生在畢業之后,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崗位工作的實際需求。可見,目前教材內容的設置,使得學生專業知識體系長期固化在相對陳舊的技術理論內,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師的教學也無法實現與時俱進。此外,中職電子電工內容的設計及也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較大概率出現認知方面困難,遑論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活動之中[2]。
長久以來,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實踐教學更為關注學生基礎技能的訓練,無論是金工實習,還是電動技術,通常是把電子電工有關理論內容直接運用在實踐操作之中。而在實踐教學期間,教師也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將相關理論知識單方面向學生灌輸,而一些實踐操作,也是教師為學生進行演示,然后由學生進行模仿,是一種以應對考試為目的的實踐操作訓練,而考試科目也沒有脫離教材,所以與現實運用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而導致學生并不能將校內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在實際工作之中。
校企合作模式不順利也是限制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實踐效率的關鍵阻礙。實踐性人才未來從事的崗位普遍對職業技術能力要求較為苛刻的要求,中職學校盡管是將培育技術型人才作為目的,但事實上,教學環境與實際工作環境之間有顯著差異,中職學校往往能夠在校園中真實再現學生在工作崗位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是情景,而校企合作是處理該問題最為有效的方式。然而,如今我國大部分中職學校同企業之間的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入,原因在于電子電工類企業擔憂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因為技術不過關而導致生產線受損,進而引發停產等問題,使得企業需要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會普遍拒絕開展校企合作。這就使得學生無法切實感受到實際工作情景,對學生未來職業能力發展而言較為不利。
教學觀念落后是目前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師實踐教學期間相對常見的問題。教學觀念屬于教師開展教學的中心,教師在設計實踐教學方案以及設計實踐教學目標過程中,均基于特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之下開展的。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卻容易受限于既有的觀念,教師普遍認為理論是實踐工作的指導,也是實踐教學開展的基礎,因此將理論知識的教學視為學生學習電子電工專業技術的重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于教學往往更傾向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牽涉實際操作期間,教師則普遍將金工實習、電工基礎實習以及電子測量實習等設計為彼此不相關的單一實踐教學模式。該教學觀念顯然無法滿足我國電子電工類型行業以及企業智能化發展崗位實際需求,這也導致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實踐教學效率并不理想,許多學生僅掌握了理論知識,卻不具備實踐能力[3]。
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多元化實踐教學同時需要針對中職電子電工教材開展整合以及創新。教材屬于學生獲取理論知識的關鍵渠道,教材之中所設計的文本以及提出的案例配合教師的講授可以令學生更為容易理解,借此實現指導學生實踐的效果。然而傳統教材內容簡單、更新速度慢的問題則成為影響教學效果最為關鍵的因素。所以,改善合理結構教材,并進行重組便顯得尤為必要。同時為學生創造能夠滿足專業發展方向以及科技發展前沿水平的教學內容,以便學生能夠學習當前專業理論有關知識,同時合理應用在實踐操作指導工作之中,使得專業實踐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教師特別需要注意,教材之中所涉及的教學資源較為有限,實踐教學需要充分運用其余教學資源。具體如下:第一,利用電子電工企業實際生產與一線技術人員等相關資源,將其合理地應用在教學流程之中,以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也進一步拓展電子電工實踐教學的內容[4]。第二,合理運用計算機資源,例如應用Multisim7應用軟件即可模擬多種電子電工試驗,符合電子電工基礎性實驗的實際需要,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同時也不斷練習,使得教學實踐性也得到顯著提高。第三,應用電子電工興趣組織,例如在校內組織愛好者協會、維修站等師生組織,并引導學生逐漸走入社會,通過為民服務的方式從事電氣維修或是電子制作等各項活動,借此幫助學生累積更為豐富的經驗。
中職學校不可僅限于校企合作,在電子電工專業教學期間,也需要進一步豐富學生實踐教學的場所,不僅依賴于校企合作。具體如下:第一,學校需要積極構建專業的電子電工實踐基地,構建具有開放性的虛擬電子電工實驗室,最大程度應用EDA軟件針對電路加以仿真以及模擬。于構建虛擬實驗室期間,同時需要建立純虛擬的背景,以便學生能夠在計算機之中即完成不同類型的實驗操作。第二,學校也需要自己研發具備自身特點的虛擬設備,針對現實電子電路予以分析以及測評。同時,基于網絡平臺建立實踐環境,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完成實踐教學活動,達到設備之中數據之間的共享。
師資隊伍多元化是開展實踐教學多元化的基礎。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師普遍以本科或是專科院校畢業生為主,該類教師具有理論知識豐富且扎實的優勢,但也存在實踐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教師動手能力有待提高。故而,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在選聘本專畢業生的同時,也需要積極選聘一批具有優秀職業技能的高級技師或是高級電工,主要負責指導學生實踐教學工作。如此一來,使得學生能夠處于專業技師的指導之下,不斷加強個人職業操作技能。不僅如此,中職學校還需要積極培養一批兼具理論以及實踐技能的專業教師隊伍,借此實現師資隊伍的多元化,完成多元化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5]。
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心以及培育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積極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僅如此,教師在開展改革教學期間,盡可能開展多元化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作為教師,應明確目前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教材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元化豐富,以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