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燕金
(浙江省蘭溪市育才中學 浙江 蘭溪 321100)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是十分關鍵的構成部分,目前很多語文老師對改革閱讀教學方式十分重視,而群文閱讀是相符新時代發展的教學方式,它需要不同因素相結合,才可以收獲到良好的效果,而核心素養是其中因素之一。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為學生講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積極的影響。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怎么開展群文閱讀,在本文中簡單闡述了幾點教學策略。
閱讀是累積知識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為學生扎實了良好的文化基礎。針對初中生來說,閱讀文章的范圍很廣,針對不同類別閱讀的文章,所發揮的語文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閱讀這些文章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累積更多的文化知識。例如:“送別”是古詩文中的一種類型,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能夠把送別作為主題開展閱讀活動,初中學生閱讀的送別古詩詞有許多,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李白的《贈汪倫》、等等,學生通過閱讀這類型的古詩詞,在教師的指導下,采用小組的方式進行閱讀,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古代社會人們有很多送別方法,并十分講究。如長亭餞別等等。另外,學生可以累積古詩歌中表達的特殊字詞,扎實知識的基礎。
文章的創造來自生活,不同的生活情況寫出的小說都是不同的。在初中時期學生閱讀的經典小說都是給學生傳播真、善、美這樣的方向,鼓勵學生為了美好快樂的生活進行努力。小說跟詩歌、散文相比較十分有趣,可以高效的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特別是開展群文閱讀方式,教師要和學生共同閱讀某個類型的小說,可以減少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學生通過閱讀完一篇小說之后,一般都是要熱烈的進行討論里面的故事情境,學生都表現的比較積極。初中時期學生能夠閱讀的小說例如四大名著《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所有的小說是虛擬的情節,但小說有著不同的主題、創作方法、故事背景等等,為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安排學生閱讀某個方向的特征,要豐富學生閱讀的類別,滿足初中生的閱讀需求。
散文和古詩歌相比沒有那么的深奧,但是缺乏小說情節迅速變化的特征。散文的特征就是語句平實,優美字詞,采用多樣的修辭方法,這就要學生認真閱讀和感受。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在閱讀散文之后要把好的語句以及修辭手法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在安排學生散文群文閱讀時,先采用《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當做案例講解,寫出了作者在濟南所經過的冬天情境,體現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而且在課文中采用了很多修辭方式。然后安排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典型句子,再安排學生閱讀相似類型的散文,如《荷塘月色》等等,學生在閱讀很多的散文之后,能夠了解到文章中的寫作方式和體現的情感方式,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學生在群文閱讀不同類別后,還要開展綜合閱讀,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相當于學生在做題時首先都是訓練專題,然后再進行綜合練習,扎實以前學習的知識,這樣才能收獲到好的效果。群文閱讀也是這樣,要合適的沖破文章的類別,能夠豐富學生的含義。教師要注意的是,這樣不同類型結合不是沒有規則的,是要有邏輯性。例如:學生在閱讀朱自清的文章《春》之后,能夠延伸到李白的古詩《春思》等描述春天的情境的文章等等。教師將不同類型的文章結合到一起閱讀,讓學生通過閱讀出現認知沖突,擴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升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核心素養下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文學素養、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但是教師想要提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