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巧艷
(陜西省榆林市第八中學 陜西 榆林 719000)
近幾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成為了一個互聯網大世界,各種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收到了沖擊,促使教育不得不進行改革。在具體的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廣泛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打造高效課堂。最終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提供給學生形象的、直觀的圖片、文字,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證明,濃厚的興趣會使個體產生積極學習的態度,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記憶力明顯提高,思維敏捷,信息傳輸系統處于最佳導通狀態。應用多媒體手段,恰恰推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創設出好的開頭,學生一上課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也利于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提高聽課效果。如《白楊禮贊》一課,在講課的時候,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對白楊樹有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我事先在校園的一角,拍攝了有關白楊樹的相關圖片,并制作成了幻燈片,然后配了閻維文的歌曲《小白楊》,當學生看到鮮艷的圖畫,熟悉的白楊樹和動聽的歌曲,一下子就來了興趣,自然容易進入文本的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實現自己的想法,個性得到發展。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培養學生課前廣泛搜集資料,進行自主預習的能力;這樣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的發揮,提并高課堂教學效果。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新教材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由于過去的教學活動主要依靠課本、教師、部分參考資料等得到的信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現在,運用信息技術,能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源,正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如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新聞的采訪”這一教學任務在達成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進行采訪,拍攝,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幻燈片進行展示。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得到了提高。
多媒體信息容量大、操作靈活、檢索快,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數量,非常適合主題閱讀教學。能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獲取大量信息,同時閱讀幾篇文本,并進行全方面的、有深度的賞析,既豐富了課外知識,又拓展了知識面,還打造了高效課堂。
每一科目的學習,在生活中最終都是為了應用,語文的應用最為廣泛,從最初的會聽、會說、到目前的會讀、會寫,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幫助,借助它強大的視聽效果,會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而產生寫作欲望。如觀后感就是經常見到的一種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有效手段。
時代在發展,信息技術的發達必然影響到學校教學的方方面面,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勢在必然。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手機布置一些朗讀,或背誦作業,能監督一些懶惰的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幫助學生互相學習,互相監督,并及時借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的朗讀、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的教育教學,作為培養未來的人才的工作者,我們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重新定位教育目標,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身心發展特點,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中,符合素質教育目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