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鋒 石艷紅 趙旖旎 葉潤森
“十四五”時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將成為天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塑造公平公正市場秩序的基本保障,對于激發天津科技創新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我國知識產權嚴格保護最優城市和有效推動 “五個現代化”天津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天津著力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著力加強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緊密銜接,知識產權法治環境顯著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持續保持在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天津全面進行機構改革,對天津市知識產權局進行了改革重組,將地理標志、商標權管理職責劃入市知識產權局,實現了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三合一”綜合管理,推動了知識產權工作與市場監管的有效銜接。大力推進區域重點保護機構建設,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高標準開展中國(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掛牌驗收并投入使用,形成了面向濱海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的專利快審、快維、審查、確權的綠色通道。省級層面,協調各方力量加快申建中國(天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完成了人員配備、行政審批、機構選址和資金預算等審批流程。推動“12330”知識產權舉報投訴維權援助平臺與“12315”實現整合。在濱海中關村產業園新建立了智能制造產業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全市累計建立了10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服務站,形成了覆蓋全市的網格化知識產權保護公共服務體系。
充分發揮天津市知識產權戰略領導小組聯合保護職能,組織公安、檢察、法院、商務、市場監管、版權、文化行政執法、海關等重點部門,強化聯合管理,建立了定期交流、案件協查、專題研判、重點企業服務、重大政策會商等協調機制,構建了全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一盤棋”的良好格局。知識產權行政保護 顯 著 加 強 ,2016—2019年,天津先后組織知識產權“護航”“劍網”“亮劍”“云端”“春雷”“昆侖”等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破獲價值近6個億的侵犯鋼管公司著名商標案、案值2000多萬的商業秘密案等重大案件,社會震懾效應顯著。同時,建立了10家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服務站,培育國家級規范化市場13家。
“依法治理”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根本遵守和重要舉措。“十三五”期間,天津出臺系列舉措,先后印發了《天津市嚴格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方案(2018—2020 年)》《天津市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見的實施方案》,制定了全國首部省級知識產權保護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 《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以法制形式推進實施技術調查員制度、知識產權信用監管制度,建立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明確違法經營額計算方式等多項創新舉措,有效破解了保護知識產權發展中的諸多難題,對天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尊重知識價值、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法治基礎保障作用。
“十三五”期間,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天津由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掛牌成立了華北地區第一家跨行政區域審理技術類案件的專門機構——天津知識產權法庭,開創了天津知識產權審判新階段。司法保護制度更為健全,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工作全面推進,為統一審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奠定了基礎。制定出臺了《關于辦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完善了審判、偵查和公訴三方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調機制。出臺了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涉平行進口商標侵權糾紛案件的審判指引 (試行)》,統一了裁判標準和量化尺度,有效促進了天津自貿區平行進口貿易的健康發展。推進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簡易程序改革,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進一步提升了天津知識產權審判效率。2016—2019年,天津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16965件,審結15804件。
“十三五”期間,天津積極推進京津冀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戰略舉措,聯合三地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共同簽署了 《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推動成立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聯盟,共同營造京津冀三地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 “京津冀知識產權發展聯盟”作用,連續舉辦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發展高層論壇,進一步加強了對 “走出去”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方面的指導和培訓。推動三地檢察機關簽訂服務和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合作框架意見及補充意見,加強三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推動三地警方和行政執法部門聯手建立跨區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協同合作機制,建立了京津冀全面聯動的情報系統和偵查網絡。組織三地聯合開展 “京津冀聯合執法行動”,深入碧海中國(天津)釣具展會開展執法活動。推進京津冀三地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開展合作,初步構建起覆蓋華北地區的知識產權維權網絡。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合作,建立侵權與確權咨詢的聯動機制。
整體來看,“十三五”期間,天津知識產權保護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斷完善,但還存在一些顯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建設亟待增強,知識產權現有支撐條件與知識產權嚴格保護愿景存在顯著差異。
2019年,天津批準逮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類犯罪案件達到6910件,是2015年的3.66倍,年均增長138.32%,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同時,新技術和新類型案件不斷涌現,所涉領域涵蓋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但“十三五”期間天津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不足百人,而且人員結構老齡化嚴重,難以應對社會知識產權保護公共保護需求的爆發式增長。
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工作中,天津“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信息平臺錄入信息不全。由于個別機關選擇性錄入案件信息或者錄入信息不全,導致其他機構知情渠道不暢,影響執法和監督的效果;另外,個別行政執法機關證據意識薄弱、收集與保全證據能力欠缺,與其他機關配合銜接不足,導致兩法銜接不暢。版權行政執法監管制度有待完善,版權糾紛訴前調解機制尚待建立,版權產業統計、版權產業評估還沒有形成,版權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強。
由于知識產權保障制度跟進不足,目前天津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識產權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維權難、取證難、執行難、維權手段乏力等現象。例如,在知識產權的訴訟方面,司法流程消耗時間長,此類案件一審時長至少3個月,而一些復雜案件往往長達數年。在舉證方面,企業普遍面臨取證難、取證和打假成本高問題,使得企業在維護自身權利時相當困難。此外,侵權案件往往是集體侵權,維權難度更大。
圍繞以上對天津知識產權保護發展現狀、問題的分析,結合當前天津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活動實際,“十四五”時期,天津應以打造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最優城市為目標,堅持以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堅持以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標桿,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對促進創新和提升經濟競爭力的激勵作用,加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通過嚴格立法執法、完善聯動機制、快速審查確權、同等對待保護等手段,全面構建“嚴、大、快、同”知識產權保護格局,為全面建成知識產權保護強市和實現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制度保障。
一是深入開展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全面落實《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持續做好 “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依法從重從快查處跨區域、大規模和社會反映強烈的侵權案件,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加強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工作,嚴厲打擊網絡侵權行為。加強大型商業場所、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天津展會品牌影響力。
二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職能整合,完善執法力量,加強團隊協作意識,確保綜合執法機構高效運轉。針對行政執法人員開展多層次、寬領域業務培訓,增強執法人員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意識,提升辦案技能,打造一支業務素質過硬的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切實發揮刑事司法威懾作用,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大對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的賠償力度,提高侵權違法成本。加強對商業標識權利特別是知名品牌、老字號、地理標志的保護,促進品牌培育創新,推動形成品牌優勢。
二是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化。切實發揮天津知識產權法庭跨區域集中管轄技術類案件優勢,整合審判資源,全面提升專業化審判水平,積極探索和推動天津知識產權法庭的創新發展。深入落實知識產權 “三合一”審判機制,促進不同司法保護手段內在銜接,進一步統一執法尺度。充分發揮行為保全、財產保全、證據保全作用,滿足專利權人迅速保護權利、獲取證據的正當需求。
一是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治理體系。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進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統籌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銜接。加強市場監管、版權、文化行政執法、海關等部門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建設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識產權體制機制。
二是健全執法協作機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戰略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區域間、部門間協作配合、聯合行動,盡快構建起案件聯合查辦、信息共享、證據互認等協同保護機制,形成各部門協同作戰的全鏈條、全方位保護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執法與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的銜接,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
一是搭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綜合平臺。探索設立 “知識產權多元化糾紛解決中心”,加強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與專業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等有機結合。協調民間組織、相關行業協會或商會、技術專家等進入解紛中心,在技術知識、專業素養、特定實踐經驗以及糾紛解決能力等方面為當事人提供多元化的解紛主體選擇。綜合開展知識產權糾紛的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商事調解、仲裁、談判等,綜合運用判斷型調解、交涉型調解、教化型調解等諸多形式,提供糾紛多元化解服務。
二是構建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協同機制。建立不同類型解紛組織對話溝通機制,加強交流互動,形成職業共同體,培育發揮各自解紛優勢,適時組建個性化聯合解紛團。建設知識產權糾紛解決在線平臺,實現解紛信息共享,共商疑難糾紛的聯合化解,提高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實效。
一是完善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健全京津冀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加強三地在立案協作、委托取證、聯合執法、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合作。加強三地信息交流,建立定期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件交流機制與重大案件通報會商機制。充分發揮京津冀知識產權聯盟作用,定期舉辦京津冀知識產權發展高層論壇。建立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專家庫,三地共享專家資源,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專業支撐。建立京津冀知識產權舉報投訴跨區域轉辦協作機制和京津冀知識產權新聞發布聯動機制。加強京津冀三地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在海外預警、工作站建設等方面合作,為三地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二是提升對京津冀高端資源承載能力。提升濱海高新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創新平臺資源承載能力,加快濱海高新區培育引進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加強自創區和自貿區知識產權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推動在知識產權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勵政策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建設京津冀知識產權領航區。
全面落實 《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深入開展 《天津市專利促進與保護條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細化《天津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部門職責分工,穩步推進實施工作。同時,制定各部門工作落實監督體系,定期評價各部門工作落實情況,力爭塑造國內一流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與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