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彩彩
為貫徹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 落實國家的科技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主動應對我國加入WTO后來自國外的人才、專利、技術標準競爭的機遇和挑戰,科技部組織實施了人才、專利、技術標準三大戰略,并啟動實施了12個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支持和推動對國家建設和發展具有戰略影響的科技問題的研究,為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提供技術支撐,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平臺的建設,通過技術突破和跨越式發展推動新產業的形成。
圍繞落實國家科技創新重大戰略部署,天津進一步聚焦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目標和需求,陸續組織實施了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新藥創制、抗癌、種業、美麗天津等科技重大專項與工程。
“十二五”期間,天津累計實施32個科技重大專項,共支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531項,投入專項資金7.3億元,拉動投資51.6億元??萍贾卮髮m椀膶嵤?,大力聚集科技創新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天津經濟社會的發展?!笆濉睍r期,按照《天津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設計,天津進一步聚焦重大戰略產品和重大產業化目標,加大科技重大專項投入力度,加快推動全市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見表1)。
2020年,天津在全國率先實施新冠病毒應急防治科技重大專項,主攻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科研方向,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在抗擊疫情中的關鍵作用。

表1 2016—2019年天津科技重大專項立項分布情況
天津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以來,在應用研究,前沿新領域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京津冀協同創新、智能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為天津經濟發展和行業進步提供了新動能??紤]到近兩年立項項目處于執行期內,尚未結項,本文以2015年至2017年立項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為例進行分析,解析天津科技重大專項助力經濟發展情況。
天津科技重大專項緊扣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根據國家政策每年靈活調整投資結構。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 “互聯網+”行動計劃要求,天津加大了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重大專項的支持力度,助力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5年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重大專項立項項目47項,獲得專項經費支持4525萬元,占全年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的18%;2016年立項項目 29項,獲專項經費支持2190萬元,占比達到15%。連續兩年,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示范工程重大專項的立項項目數量和財政支持額度在所有專項中均排在首位。2017年6月29日,首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召開。緊扣“邁向大智能時代”的大會主題,天津科技重大專項在智能制造科技重大專項的基礎上,新增了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助力天津智能科技發展。其中,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項目18項,獲專項經費支持1500萬元,占全年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的10%;智能制造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項目14項,獲專項經費支持1500萬元,占全年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的10%。兩個專項的財政支持額度在所有專項中均排在首位。
2015—2017年,共立項42個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項目608項。用5.4億元的財政經費投入,帶動了企業投資29.4億元。充分發揮了政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調動了企業創新發展的積極性,為做好、做大項目打下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同時,隨著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不斷改進,更加強調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要求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加大資金投入,政府資助經費所占比重由20%下降到12%,承擔單位自籌經費所占比重由78%上升到82%,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從已結題的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實施效果看,平均每個項目申請專利2.1件,獲得授權專利0.8件,發表論文2.9篇。通過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的投入,促進了項目的推廣應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從項目在研期間及結題后取得成果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項目的各種科技成果產出有很大的滯后性,結題后才是各種技術成果產出的高峰期,這段時間里,成果轉讓獲得收入、各種科技獎勵、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專利授權等數量基本是在研期間的3倍左右。
2016年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3.9億元,新增利潤2億元,出口創匯1565萬美元。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02.3億元,新增利潤10.7億元,出口創匯26540萬美元。同時隨著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配套資金的進一步落實、設備的到位、產品的規模化及生產市場的進一步開拓,經濟效益還會有快速增長。通過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提升了相關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形成了一批高端特色產業聚集區,相關行業整體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帶動了天津經濟的發展。
通過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實施,給天津經濟發展帶來了后勁,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是現實工作中的一些情況也值得我們關注。如一些項目在研期間做得比較好,但結題以后因承擔單位或主要研究人員變化,使項目被擱置,未展開后繼工作。又如項目成果很好,但市場更新換代太快或政策發生變化,致使項目成果無法應用。
形成一種管理部門、承擔單位、負責人員等主體相互制約和監督的機制,保證專項執行過程的規范性。進一步完善專項項目在申報、立項、中期檢查、結項等環節的過程管理,提高各環節工作精準度。切實加強專項項目執行期間的管理,建立相應的誠信記錄,制定必要的獎懲措施,形成監督長效機制。進一步引導相應單位建立健全有關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形成內部約束機制,對項目負責人,尤其是來自科研院所、企業的項目負責人的年齡要有一定的限制,同時倡導科研人員恪守科研誠信,強化責任意識。
針對專項可能面臨的政策影響或市場變化,進一步加強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的指導下,匯聚各方信息,形成最佳專項項目執行方案,降低政策風險。同時,推動專項項目在立項前期做出科學、準確、系統的風險防控預案,應對產品市場變化的新要求,及時做出相應調整,研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降低政策、市場等風險和不利因素的影響,以減少專項資源浪費,保證專項整體實施效果。
在保證專項實施、確保完成合同指標的前提下,探索性地給項目單位一定靈活性,讓項目單位自籌資金可隨資助金額變化比例進行調整。積極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保證專項資金的到位率。另外,突出天津特色,圍繞“一基地三區”定位,進一步將專項經費進行整合調整,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大集成投入,將專項經費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