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玲 臨夏市紅園小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教學不只是教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憑借一支粉筆和照本宣科的講述,學生往往會感到課堂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閱讀課上讓學生閱讀課文后就說出感想,這很難達到學生真正理解和切實感受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優化語言學習環境,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深入研究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方法,揚長避短,大幅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和音頻等素材,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使教學趣味化、形象化,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技術。
課文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傳統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普通話不標準,學生不掌握朗讀技巧,很難把課文優美的意境讀出來。利用多媒體技術,特別是朗讀資料庫和網絡,可以發現多種朗讀范例,配合相適應的視頻畫面,聲情并茂的課文朗讀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感受到課文所蘊含的情感。從教學效果來看,一方面有效激發了學生朗讀和背誦的興趣,在聽讀的過程中把握“讀”的要領;另一方面,學生錄下自己讀的課文,與多媒體中的朗讀范例對比,找出不足的地方,自己給自己當評委,朗讀興趣就會提高,從而自覺地在課后找音頻模仿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語文課知識背景豐富,需要大量的社會、自然、人文等信息作鋪墊。以前教學時,只有老師憑自己的學識給學生講解,若老師的水平有限,學生難于掌握更多知識。有了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隨時找到豐富的資料,讓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圖像和動畫等形式,海量的信息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素材,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古詩教學中,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教師通過多媒體設計好素材給學生播放,一目了然。
傳統教學中,課文寫作背景的講解,只能在課堂上讀給學生或寫到黑板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記憶效果并不理想。有了多媒體手段,就可以讓學生看著視頻、聽著音頻,生動地了解課文內容,更直觀,易掌握。在學習《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時,為了了解海洋動物和海龜的生活習性,筆者從網絡上下載了相關視頻,在多媒體上播放,學生興趣很濃,注意力集中,很快掌握了課文內容。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把預習當成負擔,認真預習的學生并不多,而且預習效果并不理想。現在學生自主利用網絡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在網絡上查找任何自己想要的資料,會找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擴充了現有的知識儲備,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都是以范文講解為主要方式。用范文講解的弊端在于死板和單調,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失去了寫作文的本意,學生寫出的作文往往是刻意的模仿,缺乏思想和想象力。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就會出現另外的效果。首先,利用多媒體動態視頻展示生動的畫面,形象地展示寫作的素材,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引發學生想象力。其次,結合多媒體展示的畫面,引導學生交流和想象,使學生間產生不同的看法或者共鳴。例如在指導學生寫《美麗的大自然》作文時,在多媒體上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現美麗的風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其保護環境的意識,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的興趣。然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大自然展開豐富的聯想,使其對大自然的理解更為深刻。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具體生動地完成習作。
綜上所述,通過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