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平 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中心學校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一般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整齊劃一,大多數教師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欠缺對學生學習基礎的考慮,導致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而基礎好的學生則要停下來等進度,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而差異教學的合理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最大的發展。下面,筆者就初中數學差異教學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差異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使整個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實踐證明,實施差異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現了“全體發展、整體提高”的目的。
1.根據學生的基礎合理分層。實施差異教學策略,教師必須在摸清學生學習基礎的情況下,對學生合理分層。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的學生學習基礎好,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較強;B層的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可以完成既定學習任務和學習要求;C層的學生學習基礎稍差、基本功不扎實。
2.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設置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進度和節奏,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比如,一節課大的教學目標制訂出來以后,教師在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上,將大的教學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小目標,這些目標要體現由易到難的原則。在進行教學時,讓A層的學生對照大的教學目標來完成,B層的學生對照其中的幾個小目標來完成,C層的學生只需要完成最基礎的小目標就可以了。
3.結合學生基礎合理布置作業。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節課的延續。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真正發揮作業的功效呢?筆者認為,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至關重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適合他們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獲得進步和發展。筆者是這樣做的:將作業設計成“作業超市”的形式,其中包括基礎題、綜合題和拔高題。要求C層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1~2道基礎題來完成,并試著做一做綜合題;B層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1~2道綜合題來完成,并試著做一做拔高題;A層學生只需要選做1道綜合題和1道拔高題。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題可做,都能通過做題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增強自信。
4.注重教學的整體性。初中數學教師在實施差異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地把握教學的整體性。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確保每個學習小組的整體水平基本均衡。即每個學習小組中既有A層學生,也有C層學生。這樣,A層學生在幫助C層學生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C層學生在A層學生的幫助下有了提高和進步,真正實現了“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5.建立新型的評價機制。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考試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忽視了評價的激勵功能,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自信心的培養。而在差異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采取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如,對比評價和互補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自己比,和優秀的學生比,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筆者認為,教師尤其要重視縱向性評價,把選擇性評價變為激勵性評價,體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自己正確認識和了解,還有利于學生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縱深發展。
總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差異教學。當然,實施差異教學,要考慮的方面很多,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即必須堅持“學生是基礎,教學內容是根本”的原則。實踐證明,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再靈活采取教學方法,必然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