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穎
(河北省保定技師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學生適合的職業發展方向,設定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根據目標在中職院校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不斷探索與提升工作水平,為畢業之后的就業奠定基礎。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中職生的就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針對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提升措施,旨在為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2.1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將會極大程度影響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學效率,致使學生畢業之后的就業存在問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教學方式應該獨具特色,減少傳統的教學方式對課堂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引導式教學,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與此同時,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應該積極注重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加強對中職生求職心理輔導、職業咨詢和職業傾向度測試等個性化的求職指導,及相關職業測評工具的使用和測試報告的解讀,使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2.2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嚴重。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中職生就業模式主要基于家長對中職生的期望。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穩定、舒適、高薪的職業,過多的干預中職生對職業的選擇。在這種傳統就業觀念的壓制下,中職生的職業要求一般都很高,無法聯系自身實際情況,降低中職生職業規劃的效果。在對中職生的就業狀況分析時,過于關注職業收入的高低、企業知名度和社會地位,致使許多中職生在選擇職業或職業規劃時過于功利性,妨礙其興趣與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其為今后的職業生涯而彷徨,找不到自身奮斗目標等等。因此,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及時糾正傳統觀念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3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弱。目前教育體制對中職生職業規劃教育與職業意識教育不夠重視,缺乏深入引導,當前基礎教育以學生升學為主要內容,中職生在盲目追尋高考這一主干時忽視對自身價值的發掘,在高考過后的填志愿階段并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能力、興趣、性格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選擇。在中職院校學習中,由于完整的職業規劃的課程體系,無法系統、全面的對自身進行職業規劃,致使中職生對就業的重視程度不高,在進行職業規劃時不能深層次挖掘自身價值,在職業規劃中的分析出現偏差,對自身的優勢、劣勢不了解,在進行職業選擇時過于盲目。因此,在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該有效提升中職生的職業規劃意識,讓中職生在畢業后找到更好的歸宿。
3.1 轉變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傳統思想。解決中職生職業規劃難題需要建立完善的職業規劃體系,加強對當今就業形勢的了解,找準中職生自身的價值定位,保證職業規劃的順利進行;各大中職院校需要與教師之間加強合作交流機會,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和其他優秀院校成功的經驗,幫助中職生進行職業規劃。學校對中職生職業生涯的規劃需要體現出一定的社會屬性,職業生涯的規劃教育一般是由中職生個體、教師、社會影響三方面共同決定的。中職院校需要結合大量的知識資源,分析社會行業和多種專業發展趨勢來設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將全校心理指導教師與職業生涯規劃教師科學整合,按照中職生的學年層次,有重點、有層次、有階段的進行課程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指導中職生明確自我認知,養成正確的職業觀。
3.2 以職業生涯規劃開發專業思想教育課程化。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中職生職業進行正確引導,根據中職生職業思想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心理和學習需求,甄選主題、遴選內容,構建專業思想教育主題鮮明、內容全面、過程標準、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生涯設計指導課程。旨在幫助中職生充分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目的和價值,提高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職業思想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案例分析的教育方式消除中職生非理性的職業觀念;正確引導有明確職業思想的中職生做目標規劃,切實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生涯目標,分析職業的利弊,培養中職生的職業能力。
3.3 開展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決策指導課程。為引導中職生正確對待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中職生認清自己,引導中職生慎重考慮考慮職業生涯問題,正確選擇以后的工作。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關教師需要讓中職生理性結合自身興趣來判定自身條件與專業的契合性,幫助中職生正確認識專業學習與未來職業的關系,認清自身的優勢及能力,做好初步的職業選擇,避免不恰當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中職生做出正確的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決策。
綜上所述,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中職教育階段的各個環節。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之中的重要內容,和一般性擇業就業相比更為重要。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積極引導中職生進而正確的職業規劃,為中職生未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