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芳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福建莆田 351100)
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這四個維度構成了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其中,思維品質是指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對于初中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漸增高。學生學習英語不僅要會讀、會寫,更重要的是讓英語“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由此,思維品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便顯得意義重大。
“思維品質”一詞源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意為通過對英語這一學科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心智發展。思維品質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林崇德曾說過,任何一種學科能力的發展,都要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發展,離開了思維品質,也就失去了學科能力。思維品質不僅包含邏輯思維能力、讀寫能力等簡單的思維,更是涵蓋了在英語中擁有的關聯性與創新性的思維能力[1]。所以在課堂中滲透思維品質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而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授課時更傾向于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同時學生已經習慣了英語課堂上的固有的單詞、語法與句型句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兩者要同時改正,難度較大。但從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將思維品質貫穿于初中英語的學習中是勢在必行的。
在初中英語聽說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一直都是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它關乎一節新知識點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以及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創新思維是引導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鋪墊。如果課堂活動設置既合理又具有創意、趣味性,學生的反應能力就會提高,課堂效果也就隨之提高。反之,在缺乏課堂互動氛圍和自主動腦思考的課堂中,學生對新課的吸收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在課堂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便是一堂課的核心所在[2]。
例如,初中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1 Section A,這一節課主要是談論出生年月,同時學習對年份、月份和日期的表達。在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剛出生時或嬰兒期的照片來讓學生猜測圖中的人是誰,學生猜中后接著讓他們來猜自己的出生年份,并引入新句型:When was I born?和年份的表達。教師可以提供幾個年份選項給學生,讓他們用“When was she born? She was born in...”的句型進行重點句型的口語操練,這樣就讓學生輕松掌握問句和答語以及年份的基本表達法。之后通過呈現星座,讓學生來猜老師出生的月和日,使其在自然的語境中感知月和日的表達,以及年月和日的介詞搭配分別是 “in”和“on”。并在此時拋出語法問題:為什么When was she born 這一句子里的be 動詞用的是“was”而不是“is”?緊接著給學生一兩分鐘的時間進行思考、討論和小組總結,而就學生的答案,教師可以不加干預,如果學生說得不全面,教師可以請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后教師再總結“be”的過去式以及一般過去時的基本語法規則。由此,學生的思考辨析能力會在這一環節中得到優化。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本課的重點句型來討論自己、同學或自己的偶像的出生年月,使本課語言知識重點真正得到實際應用。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主要致力于學生對文意的理解,閱讀中出現的生僻詞匯也是要攻克的難點和重點,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越多越好,但僅僅掌握單詞與語法是不夠的。
比如,學生在英語中遇到故事性的閱讀時,教師可創設故事情境,引領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并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情境或是warming up 式的free talk 是教師需要掌握的技能,這樣不僅能對文本內容進行補充或鋪墊,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教授仁愛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3 Topic 2 Section CMozart—the Wonder Boy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一段比較歡快的莫扎特作品《小步舞曲》,詢問學生是否識得這曲子,喜歡不喜歡古典音樂?或者問他們對莫扎特的了解情況等來活躍氣氛。這樣一來就可自然地導入新課。在遇到生僻詞匯“composer”時,基于課前的free talk 以及學生原本的知識基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故事內容,根據上下文文意來推斷單詞的意思,特別是抓住下文中出現的“writing music”這一關鍵詞來推理出“composer” 的意思是“作曲家”,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還能通過分析加深其對此單詞的印象。當然,閱讀理解不僅是要教會學生猜詞、解題的技巧,基于文本有意識地去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和提升表達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3 Section CSpring Festival時,在完成課文文本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展示一些本地過春節的圖片,如年節食物、活動、特殊的習俗等,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談論自己家鄉的春節,可以比較各自所在鄉鎮或社區有什么不同的春節習俗和春節前的準備活動,或者談論各自是怎么利用壓歲錢的等話題,如“What is Spring Festival like in your hometown?”“What do your family prepare for Spring Festival ?”“Do your parents take your lucky money ?”這些話題較輕松,學生會樂于分享觀點。教師可以先采訪一些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但并不是每位學生都敢于表達,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PPT 滾動姓名隨機抽取的方式來調動整體的課堂氛圍,隨機性游戲的好處就是把發言的機會給了每一位學生,同時,這樣的課堂緊張刺激又兼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大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不能急于求成,它是緩慢滲透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中、生活中的。而思維品質不僅源于學生的先天能力,教師的引導也是學生后天思維習慣的養成基礎,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滲透、踐行思維品質的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并展開自主思考,長此以往,思維品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落地”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