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順
(江門市新會技師學院,廣東 江門 529100)
以往,“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課程的教學,由于應用于教學上的網絡設備的匱乏,而課堂上多運用針對單個知識點或技能點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很多學生對網絡設備管理僅是理論上的認識,或者是學了很多松垮無關聯的知識,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工作能力的要求。近年來,通過與企業的接觸了解到,社會對網絡管理的應用型人才還有較大的需求,具有動手能力的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加強“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課程建設,對“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1]。
“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工學結合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非常適合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導向、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方式,以完整工作崗位任務為中心,項目化情境為主體是課程實施的理念。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計算機網絡構建、網絡設備的配置、計算機網絡管理和維護、網絡應用。具體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在各種網絡環境下對網絡設備的連接、配置和管理維護能力,掌握各種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熟練網絡設備常用命令的使用,學會監控網絡設備的運行狀態,掌握常見網絡設備故障的排除[2]。
所謂工作過程,是指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該教學方法最早由陶行知先生針對職業教學提出,后由姜太源先生將其系統化。工作過程系統化就是打破傳統的學科架構系統化對知識點的講授順序,將知識結構進行重構,依托實驗教學環境,以實際應用中網絡工程技術人員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實施任務的過程和步驟為載體,構建工程項目任務[3]。
項目化導向、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的主線就是在各個項目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完成一個個的任務,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講述知識。教師一方面是項目的導師,是項目策劃者,是項目的指導者,又是項目監測者;學生也已經不再是對知識機械式的忘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接受教師分配的項目任務,組成項目小組,動手完成項目任務,遇到問題,跟團隊商量,從資料上、網絡上查詢,在教師處得到指導,從而找到解決方法[4]。
“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課程教學運用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導向、工作任務驅動方式的教學過程分為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和成績評定階段
從職業崗位分析出發,組織我校專業建設委員會中的企業專家進行崗位專業職業技能分析,根據該職業能力的需求分析,緊密圍繞職業能力要求進行整體課程設計,分析歸納網絡互連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修訂教學大綱,確定教學內容,并對教學內容以工作過程進行細化重構,以項目化的工作任務進行組織,通過情景分析和任務驅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5]。
通過崗位能力分析,結合我校早前的校園網改造項目,設計出以項目為載體的4大學習情境:以“構建部門網絡”為學習情境的交換網絡組建;以“構建校園網絡”為學習情境的局域網間互聯;以“校園網廣域網接入及安全控制”為學習情境的廣域網接入、網絡安全及訪問控制;以“新的分校區網絡規劃設計”為學習情境的網絡規劃設計四大學習情境,情境由簡單到復雜,有一定遞進層次關系,同時根據每個學習情境的不同目標和內容又劃分出相應子的學習情境,而且后一個學習情境在前一個學習情境的基礎上呈現:平行-遞進-包容的關系。情境既能貼近學生,又滿足學生學習要求。
以行動為導向,從學習情境中提取學生必須掌握的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技術,設計出符合學習情境和學生的職業所需的工作任務,通過一個個工作任務將學習情境串聯起來。教師要從細節入手,將知識點引入具有探索性的工作任務中,把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教學實施階段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用于教學上的項目內容不斷地變化,不變的是項目化教學實施流程。
3.2.1 提出項目任務
首先給學生描述學習情境,明確用戶的需求,并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需求分析。通過對項目任務的講解,讓學生了解項目完成后的成果,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能有的放矢。
3.2.2 讓學生嘗試完成項目任務
在教師把必需的文件資料下發給學生,簡單演示后,即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嘗試完成任務。分組教學法其實是項目化教學的延伸,一個網絡工程項目的實施需要協同工作,在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真實項目虛擬做,虛擬項目真實做等。按照網絡實訓室的工位分布,讓每6名學生分成一組,選取一名學生作為項目經理,負責整個小組的組織分工,協同工作,最后完成小組項目實施報告。分組教學法既鍛煉了學生的工作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讓學生具有團結、協作、溝通、表達、共同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職業道德,對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每一項目小組的項目經理在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上都應具備一定優勢,并且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這方面可以在確定人選后,利用課余時間,以學習興趣小組的形式,對項目小組的項目經理進行額外的培訓,以達到課堂上能對項目小組在完成工作任務上起到應有的作用。
3.2.3 根據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分析項目實施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對歸納出在完成項目任務時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或者比較復雜的任務,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查閱其他資料獲得回答這些問題所需要的理論知識,或通過教師講解這些理論知識,通過逐步提出問題和解決策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4 通過項目總結進一步鞏固知識
在學生完成項目后,教師讓每個項目小組選派1名代表,組成項目驗收小組,對學生實施的項目結果進行逐項驗收。驗收完成之后,讓項目小組代表針對當次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說出在項目中哪些地方做得好的,哪些地方做得不足的,又或者在項目完成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情況,又如何解決了問題等。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總結,再結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做簡單的總結。這樣的總結訓練了學生思考問題和表達自己看法的能力,又可以加強學生對本項目的理解和掌握。
考核評價一般視其情況選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形式。考核評價重在過程評價。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平時的項目學習活動中,愛思考,勤動手,讓他們體驗成功。項目完成后,項目小組還要按指定格式要求完成項目報告,并將此納入項目小組的整體評價中。通過這樣的考核評價,不但可以檢查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初步做到能說會寫,而且會增強項目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
通過對“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教學改革,在教學組織過程中,采用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導向、工作任務驅動教學法。但限于目前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均不夠,貫穿課程始終的僅只一個典型的綜合項目——校園網,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項目訓練,但項目的單一性,讓項目所鍛煉的技能不具備實施一個完整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能力;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的不足,也讓考核評價中缺少了企業的行業評價。因此,這門課程乃至整個專業的教學改革,都很有必要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強校企合作,讓我們的教學與行業對崗位的需求更加好地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