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英 涇川縣第四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廣大一線教師認識到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并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初步收到了成效。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要分析、研究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要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如此,才能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真正落到實處。
1.教師對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把握不到位。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到數學學科中,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在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中突出數學基本應用能力的訓練。由于對數學核心素養把握不到位,教學時很容易“就知識教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訓練,導致學生只會按照教師講的方式方法生搬硬套。一旦題目發生變化,學生就會因為無法變通,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導致不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2.對新課標的實質領會不深刻、對教材的研究不夠。部分教師認為學數學就是學教材中的知識點、會做習題,顯然,這樣的認知是錯誤的。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他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現上述錯誤認知,主要是教師對新課標的實質領會不深刻、對教材的研究不夠,沒有掌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只是“就教材教教材”,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3.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提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怕自己講的少了學生聽不清、理解不透、掌握不了。故而,課堂上教師口若懸河,講解的內容脈絡清晰,不留一點空白,學生沒有創新的空間和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研讀新課標,把握教學方向,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要研讀新課標,真正理解數學教學的目的,盡量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明確數學核心素養不是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學能力,而是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達成的有特定意義的綜合能力。明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內涵后,還要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中。比如,教學完“一元一次函數”后,為學生設計生活中促銷打折的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這些問題。這一過程不僅僅是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同時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過程,還是讓學生體會數學價值所在的過程,更是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
2.切實吃透教材,真正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如果教師對教材的內容沒有吃透,對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不到位,就會出現“就教材教教材”的現象。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認為,吃透教材、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至關重要。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所教學生的實際,比如能力水平、地域差異等,并據此整合、改編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加適合自己所教的學生。比如,教材中的有些實例過于陳舊,不符合現代學生發展的需求,故而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改編例子,使之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再比如,有些內容不是特別適合農村學生閱讀,此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教學資源對內容進行改編,使教學內容和農村的學生更加貼近。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提出,教學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筆者認為,教師學會放手是關鍵。學生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尤其初中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教師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己探索知識,并嘗試著對知識拓展、延伸,同時還要注重歸納總結。實踐證明,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理解更透徹、印象更深刻、記憶更牢固。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是保證。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自學能力和自學技能,但是方式方法還不夠成熟和完善。比如,有些時候思考的方向存在偏差、猜測的結論缺乏依據等。故而,“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至關重要。提供自學的時間和空間是保障。每教學完一個知識點后,教師都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且疑惑無法解決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重要條件。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重要角色,時刻把控學生自學的方向,使之真正向預期的目標發展。
總之,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追求,筆者認為,教師要善于觀察、研究,發現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尋找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打造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