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梅 臨潭縣城關第五小學
在人類交流中,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英語技能的基礎。應試教育下學生的讀寫能力要高于聽說能力,很多學生認為聽力很難,并且不知道怎樣去提高。因此,提高聽力教學水平和學生聽力技能成為了教師的當務之急。學生可以在聽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信息,幫助自己提升讀寫說的能力,為英語交流水平提供基礎。接下來筆者將具體闡述如何通過聽力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
1.教學方式單一。很多地區的英語聽力教學還利用聽錄音做題的方式,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沒有創新意識,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失去聽力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聽力教學無法進步發展,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2.英語教學不完善。目前小學英語教學還沒有單獨設立聽力教學課程,教師對于聽力教學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時候課時不夠,教師會利用聽力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聽力課在很長時間內不會出現在課堂當中。由于聽力教學也存在著地區差異,經濟水平發達的地區重視聽力教學,欠發達地區的聽力教學還停滯不前,這些都顯示著英語教學不完善。
3.教師家長重視度不夠。教師和家長沒有意識到聽力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聽力教學,家長在課后也不重視聽力輔導,二者只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沒有對學生聽力能力進行培養。
1.創新教學手段,提高聽力興趣。興趣是學習的驅動力,當學生對于學習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參與,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師要通過創新聽力教學手段,實現多樣化教學,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建生動形象的學習氛圍,增加聽力學習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進行聽力教學,把聽力氛圍變得活躍有趣,教師控制聽力的時長,避免因為長時間的聽力學習產生疲勞感,設計英語小游戲加入到聽力教學中來,可以實現勞逸結合,提高聽力學習效果。
2.創設聽力情境,營造學習氛圍。小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主要利用想象感知世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主動為學生創設聽力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We love animals》時,教師可以模仿各種動物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模仿小鳥的動作詢問學生:What’s this?學生經過思考回答“It’s bird.”模仿其他的動物讓學生思考并且回答,也可以讓學生兩兩分組展開英語對話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練習英語聽力和對話能力。教師在營造聽力學習氛圍時,要注意言談舉止的得體,用自身展示的儀態影響學生學習的良好情緒,教師在播放聽力時可以分幾次進行,第一次聽力后問學生簡單的問題,聽力中設計的人、事、物都有什么,接下來的幾次聽力漸漸加深問題的難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問題的拓展,加深學生思維深度,挖掘聽力素材中蘊含的英語知識,提高聽力教學的深度。
3.重視技能培養,提高聽力技能。教師在聽力教學中要重視聽力技能的訓練,通過教學手段的轉變,增加訓練方式,改變學生對聽力學習的關注度,在訓練中講求效率和創新,不拘泥于傳統的題海戰術。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要保持用英語進行教學,擴大聽力的范圍,無論是下達指令還是教學過渡,讓學生養成英語意識,在各種對話訓練中提升聽的能力。在聽力前做好聽力準備,可以為學生規劃好內容,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了解聽力內容涉及的英語知識,增強聽力的針對性,提高聽力的準確度,如果聽力內容難以理解,教師要用簡短的話解釋聽力素材的大意,讓學生不至于盲聽內容,以提高聽力的效率。教師將說讀寫結合在一起,相互促進,共同提升英語能力。
4.注重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要在教學中區分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分層教學,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提升。針對學習好的學生在聽力材料播放后進行深層次的探討,然后總結匯報思路,水平較低的學生兩兩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整理出答案,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聽力訓練,培養學生聽力能力共同進步。
聽力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能在教學中過于求成,要在教學中一點點地養成學生聽力意識,和家長共同對學生的聽力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聽力氛圍,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能力提升,從而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