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銀平 臨潭縣羊沙鎮中心小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入具有情景融入、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以引起小學生一定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小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思維碰撞、交流情感,互相影響、共同融入到創設的課堂情境中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才能更好地激發出來。《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應充分聯系日常生活,以小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出發點,為其創設有利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教學情境。在具體創設情境時,應把握好度,把具體學情和課堂實際結合起來,對教學情境作出調整,處理情境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知識同實際生活之間關聯性較大。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掌握了年月日、鐘表認讀、錢幣面額大小等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知識點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到創設的生活情境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位置和方向”一課為例,筆者先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讓學生知曉如何辨別方向,但大多數學生理解起來難度還是比較大,辨別存在困難,于是調整教學策略,為他們創設了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太陽每日從何處升起落下,并讓其知曉太陽每天都是按照東升西落的軌跡運動,并將其作為固定方向,增強他們的方向感。接下來,引導學生對家與學校的位置進行準確辨別。如此,學生參與熱情高漲,紛紛舉手回答。接下來,教師導入學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反應迅速,立即說出準確答案。
游戲是小學生參與積極性最高的活動,為了促使學生真正釋放自身的天性,應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一旦學生愛上數學知識,就會全身心參與其中,深入探究。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有效的游戲活動,使學生一邊參與游戲,一邊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例如,教師可組織報數游戲,要求學生輪流報數,當數字為3或者3的倍數時則以拍手代替,對出現錯誤的學生,要求其表演才藝。通過這種游戲,學生參與積極性強,可強化其反應力。另外,教師還可組織開展計算達人競賽。首先準備好一些卡片,將計算試題寫在卡片上,接著讓學生組建小組,將不同的計算題分發給每個小組,當小組內成員一人計算出一題后便向后傳,由下一位學生接著計算,比一比哪組學生花費的計算時間最短,且準確率最高。此種游戲能夠將枯燥的計算變得充滿趣味性,有助于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在以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能夠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但是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考積極性還是沒有提高,這是由于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創設有效的情境,沒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思考空間較小。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時,既要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還要突出情境教學的有效性。如果要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要創設有效情境,既對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有積極作用,也可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以“角的度量”一節為例,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用折扇的例子向學生提問:“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答道:“折扇。”此時,教師再一點點將折扇打開,再向學生提問:”通過折扇,你們會想到什么呢?”進而將“角”這一概念引出。最后再問學生:“還有哪些知識也和角有關呢?”通過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他們就會聯想到銳角、直角、鈍角等更多知識。利用簡單實例,使學生的思考興趣得到了充分調動,進而主動思考。
綜上所述,對課堂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教師應真正認識到其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數學魅力的認識,使學生投入到知識學習中,增強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