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會
(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英語成為我國第二門語言,也成為我國教育教學的重要學科。目前,英語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其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實踐性,具備良好的教育價值,對于促進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理解英語知識,獲取豐富的英語知識感受,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發展。可以看出,小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元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1.1 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小學生階段,學生的認知知識能力弱,英語作為一門全面的語言學,對于學生而言是陌生而困難的。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力處于同一水平,真正能拉開學生差距的是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進行知識理解、知識記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直接影響他們的知識學習、能力養成。英語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存在緊密聯系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不斷的進行聯想,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語言知識學習、記憶,這個過程少不了學生思維能力作為輔助支撐。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其從多角度思考、分析,將英語知識進行串聯,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
1.2 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前提,學生課堂興趣的培養,在于教師的課堂設計。英語知識比作為一個外國語言,與我們日常使用的國語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因為無法對英語語言知識進行把握從而喪失對英語學科學習興趣。目前,很多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握主導權,學生被動的隨著教師教學節奏去進行學習,難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對教師依賴性較高,一旦脫離教師,學生就會對知識無從下手,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不是灌溉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到學生手上。”教師在教育中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更多的課堂主動權留給學生,引導學生去進行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1 挖掘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深度。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滿足小學生英語知識培養要求,是小學英語教師展開英語教學的基本依據。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基于“學生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采取必要的教學手段,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從分發揮課本的教學價值。教學過程中,教師常用提問的方式去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化,以此來講學生帶入更深的思考狀況中,培養學生思維深度。例如,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常使用特殊疑問句型去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
2.2 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其知識內容與我們生活存在密切相關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基于英語知識的這個特征,聯系實際生活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情景教學是教育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在情景中進行知識體驗,將抽象知識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目前,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英語學科教學中成為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其滿足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提高了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2.3 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多元思維。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基于課本教材,展開宣科展開教學,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繁重、教學知識分散,無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的發展提出,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將更多課堂時間、空間留給學生,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能力。例如,小學階段,學生性格好玩、好動,教師應該迎合學生的這種性格特征,展開互動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教師在講解“My favourite season.”單元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去收集代表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節的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代表對本組最喜歡的季節進行介紹。小組互動教學模式的展開,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互動過程中吸取別人優秀的看法,促進自己多元思維發展。
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能力成為教育教學重要要求,也成為各學科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全面發展的黃金階段。小學英語教師在展開英語教學時,應該基于英語知識內容、把握學生基本特征,進行教學方式創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一是挖掘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深度;二是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形象思維;三是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多元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