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貴州省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黎明小學 貴州 黔西 551500)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助力學生發展,提倡增加課堂活力與生命力。以往教師在較長的時間內系統的講解教材內容,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現階段我們正在盡力擺脫舊有的教學痕跡,然而數學知識本身過于系統化邏輯化,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把問題貫穿于教學教師主要思考問題,下面我們就此分析提供一定指示。
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言堂,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逐漸產生了依賴心理,難以培養自身獨立思考和問題表達能力,學生的發展與預期極不相符。教學問題已經暴露,我們勢必要將此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做出新的決策來保證學生的良性發展,這樣看來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具有必然性。
教育改革正在大力實施,教師不免會產生一些教學困惑,不知道如何在保證主體地位的同時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提出以后教師著眼于數學知識點結構體系,從一個問題引出并過渡的另一個問題,學生略加思索輕松愉快回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角角色回歸于提問者,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在課堂上不能盲目寬泛的提問,應當切實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明白自己在課堂教學并不是完全自由無限制的,在提出問題前應當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會得到怎樣的效果?更要意識到要想起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要了解注意事項,掌握提問技巧。下面就談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注意事項。
2.1 提問目的要明確。教師應當明白自身通過提問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程度,要始終圍繞這一目的進行各項工作。小學階段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若教師提出一些模糊、不清晰的問題學生難以就此思考,問句中概念不清,邏輯混亂導致學生不了解具體情況,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思維興奮。教師在提問時語速過快或過慢都會導致提問不明顯,教師應當注重進行問題反饋,研究問題和矛盾所在,在日后教學中有意識的改進,在教學過程中講究語言藝術,注意音調的昂揚頓挫,保證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
2.2 提問難度要適中。一些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確實能夠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夠促使學生增加時間和注意力的分配,使其為解決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和辯論。但是提出的問題一旦超出學生的已有知識程度和經驗就難以再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難以保證他們的認知活動積極開展。此外,每個班級的學生情況不同水平不同,這也就意味著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因人而異。教師不能夠盲目吸收借鑒他人的提問經驗,應當結合本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提問計劃。
3.1 優化設計問題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教育本身具有雙向性,若教師在課堂上已經發出了提問但是學生卻沒有積極響應就無法保證后續工作的開展。為了避免出現教學失誤教師應當在課堂開始前以研究者的身份置于其中,對學生的需求進行精準定位,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立足點優化設計問題內容,從而保證學生能夠主動積極自覺的投入觀察與思考中。
3.2 以問引問,突出主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被動聽講,教學環境的缺失導致學生不善于提出問題,學生內心隱形自卑情緒導致學生不敢于提出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始終沒有體現出來。教師在課堂教師時不能夠自己提問,不能將權利完全把握在自己手里,教師要慢慢引導著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條件作為支撐。教師要嘗試著營造輕松自在的教學環境,不給學生過多的負擔,在講課注重表情管理,從而讓學生放下內心的緊張情緒。學生剛開始可能會靦腆、不自在,教師要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認可學生的行為。班級內學生無論學習成績好壞教師都要統一平等對待,認真回答每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問勢必要對知識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有效消除了數學學習的盲目性。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渴望從教師那里獲取答案,當教師講解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下來學習的更有意義和價值。班級內有一位學生發言,成為了眾多學生中心目中的榜樣,其他學生不斷與之靠齊,愿意跨出學生第一步,向教師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情況確定是否調整教學進度,有利于教師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統計與概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提出的意義與重要性,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黑板上寫出本章難點,驗證問題提出的重要性,以指示學生在日后學習中大膽提問。
3.3 堅持由淺入深的原則,循環提問。教師不能夠過于心急,不能一開始就拋出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要做的是清楚、準確地感知受教育對象,系統的分析和總結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觀察落實先走后跑的原則,避免打擊學生問題回答的積極性。在學習“認識分數”這節課時教師循序漸進設計一組問題,保證問題與問題之間的層次性,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使之向主題靠近,讓學生明白1/4、1/3、1/2的區別。
3.4 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助力學習。教師可以在提問的基礎上配合使用其他有效方法,小學階段學生對游戲較為敏感,教師要把握這一特征組織學生參加數學知識競賽以吸引和穩定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數與數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由自己來提問學生來搶答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生大腦高速運轉,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學習效率與質量有所提升。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學習系統知識。問題提出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找尋答案,教師還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設以形象為主題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借此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生活展現的情境真實出現學生眼前,學生借助已知經驗感受學習新知識,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有效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行為變化。為了保證學生行為變化是比較持久的,教師應當加大分析力度,增加提問的有效性,繼而再有意識引導,確保學生最終能夠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