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波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樂儉鎮雙河小學 貴州 正安 563400)
教師在教學結束之后布置相應的數學課后作業可以幫助孩子們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以往的教學理念認為布置的作業越多對學生的學習幫助越大,學生只有通過做作業才能將學過的知識刻在腦海中。教師布置的繁多的數學作業讓孩子們沒有課余時間去玩耍,這大大打擊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所以,我國小學數學教育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并不斷改正完善。
1.1 課后作業過于繁重,學生沒有積極性。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講,繁重的數學作業都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壓力,教師布置過多的課后作業往往會讓孩子對完成數學作業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嚴重的情況孩子們會將這種抵觸的心理延伸到數學的學習上,進而會讓他們失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厭倦,十分影響孩子們日后的學習發展。
1.2 作業模式老化,沒有辦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給學生布置的數學課后作業的內容往往都過于老舊,古板的作業內容會讓孩子們的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不到激發,讓孩子們慢慢的對數學產生厭煩的心理,進而影響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的數學成績。并且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只圖便利,給孩子們設計的數學課后作業內容就是讓他們把課后習題全部做完,這樣的作業是數學老師對班級里的孩子的學習不負責任的體現,沒有將孩子們的課余時間有效地利用起來,而只是將孩子們局限在數學課后習題的學習空間中,讓孩子們失去了學習新的知識內容的期待。
1.3 課后作業難度過大,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小學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心智尚且不夠成熟,假如教師布置的數學課后作業的難度較高,他們在做這些課后作業的時候情緒會出現波動,難度過高的作業會讓他們對上數學課產生恐懼的心理,會讓孩子們失去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對孩子們以后的數學學習來講也有非常大的不利影響。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設計數學課后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作業的難度,將布置的數學作業的難度降低在孩子們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2.1 減輕學生的課后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熱情。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愛玩的年紀,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太多會讓他們自由活動的課外時間減少,同時也會帶給孩子們學習的負擔。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要布置適量的數學課后作業,將學生課余時間有效的利用起來,讓他們可以在課后時間也能鞏固學習的知識,但卻不會感到任務繁重,不會感到課后的時間被完全占用了。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的時候,這個單元的知識點非常多,涉及的數學知識范圍也比較大,小學數學教師要將重點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完整的教授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
2.2 設計接近生活的話題性數學作業,將學生的課后熱情帶動起來。人盡皆知,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對于很多沒有見過的新鮮事物都存有很多的疑問。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孩子們去解決他們心中存在的疑問,將班級中每一個孩子學習數學的熱情都帶動起來,讓孩子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布置有關加減法知識內容的數學作業的時候,老師可以用一道生活中會發生的例題作為例子進行舉例,讓孩子們以這道題目作為參考,在課余時間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2.3 設計實踐型的課后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如今的教育推廣的教學理念是素質教學,素質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鍛煉學生,讓學生獲得全方面的成長,讓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讓他們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課程的授課來講,實踐操作是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的一個環節,它既可以激發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孩子們學習的效率得到提升。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得出課程進行到乘法準則的講解時,老師可以讓班級里的孩子使用乘法的方式來計算學校里種植的樹木的總數,讓孩子們在實踐的同時也能夠做完數學作業。
2.4 設計難度適宜的數學作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激發出班級中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孩子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讓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的難度是十分關鍵的。假如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的難度太大,那么就會讓孩子們在做這些作業的時候產生挫折感,會讓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最終與設計課后作業的原本的目的背道相持。比如,教師的課程進行到角的度量這一章節的內容的時候,老師盡最大努力減少角度的擴展,使用較為簡練的數學題目讓孩子們掌握角的度量這一章節的知識。
2.5 設計團體合作型作業,鍛煉學生的團結互助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點的學習內容。小學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也不具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小學數學教師的引導作用在這個時候就顯得非常關鍵了,教師給學生布置團體合作型作業,可以讓學生學會什么是團結互助,同時也能有效的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讓孩子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被帶動起來。讓孩子們通過溝通交流和其他學生的關系更加的親近,也能讓他們通過討論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比如,教師在講解長度單位的知識內容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們布置在課余實踐互相幫助測量對方的身高的作業,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到團體合作的魅力。
作業在孩子們看來是他們學習的負擔,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布置合理的數學課后作業,才能讓孩子們更好的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讓他們不將課后作業看作是一種壓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魅力。所以,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設計適合孩子們的作業內容,讓孩子們可以通過做課后作業的方式產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