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訓華
(安徽省天長市金集初級集中學 安徽 天長 239300)
對于初中生來說,其身心發展正處于關鍵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很容易會被外界的不良行為所誘導,對此,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內心素養,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對于初中的古詩文來說,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可以有效的陶冶學生的內心情操,提高學生的內心素養,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因此,現在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古詩文,在古詩文中找到立德樹人的內涵所在,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但是,依據現代學生運用古詩文的情況來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學生對古詩文的內涵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導致在運用的時候出現偏差。又如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古詩文的方式不夠創新,導致學生失去對運用古詩文的興趣。基于這些情況,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策略,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運用古詩文來有效的立德和樹人。
對于初中的古詩文來說,是無數的優秀的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其中所蘊含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此,教師要想有效的運用古詩文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深入的挖掘教材中古詩文的內涵,以此來提供運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的引導學生分析每句詩詞所表達的含義,并且能夠在講解完詩詞后,學生能夠準確的說出詩詞的內涵,為運用古詩文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供前提和基礎。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材內容的時候,其中劉禹錫的《陋室銘》,教師就要充分的講解這首詞中每句的含義,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所表達的陋室中安逸的生活。又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所表達的交往的都是知識淵博的人。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古詩文所表達的內涵,為學生能夠有效的運用古詩文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愛國主義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對此,教師要學會運用古詩文,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在初中所學習的古詩文中,許多的都是表達愛國情懷的。對此,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古詩文,創設古詩文的情境,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結合現代的一些事例,來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以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材內容為例,在學習《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主要表達了詩人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愛國理性,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觀看有關這個內容的視頻,在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之后,然后給學生觀看“建國七十周年閱兵”的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促進學生內心素養的提升。這樣的方式,有效的促進對學生立德樹人的教育,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
在初中的古詩文中,蘊含著無數的優秀的品格。對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這些古詩文,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此來促進學生成為一個有著良好素養,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人才。以部編版教材內容為例,在學習《木蘭詩》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這首古詩文教導學生孝順父母,熱愛祖國的品質。在學習《渡荊門送別》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這首故事教導學生出門在外,要時刻記住家鄉的品格。在學習《桃花源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這首古詩文教導學生社會平等的道德品質。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內心品格,有效的對學生進行了立德樹人的教育,促進了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教學中,運用古詩文對學生進行立德詩人的教育是遵循現代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是現代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對此,教師和學生都要有效的運用古詩文,以此來促進學生內心素養的提高,規范自身的行為,為他人樹立良好的榜樣。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的依據自身的教學手段所反映出來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的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此來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進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