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軒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第三中學城東分校 安徽 無為 238300)
初中歷史課堂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提升教學效率、構建高效學習課堂。為了更好地將初中歷史課堂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教師需要從創新歷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方法用極高的效率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構建高效學習課堂。
初中歷史傳統課堂中,老師擔任的依然是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老師在課堂中與學生溝通不足,課堂氣氛沉悶,往往是老師一味灌輸,學生全盤接受。慢慢的,課堂變成了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這種問題的存在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老師也難以用較高的效率完成教學目標。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真正讓課堂“活起來”。遵守自主互動教育教學的原則,構建安全透明,互動開放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運用互動開放的探索式教育教學方法。初中歷史課堂的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學習小組、翻轉課堂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教師也可以利用3G技術打造“雙人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師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設置課堂導入,創造不同的歷史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堂內容,加深印象。要調動學生積極性首先必須采用各種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共鳴。利用信息技術很顯然很容易達到這一效果。老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圖、文、聲、像的功能,創造多彩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課堂學習上來。
例如,在教授抗日戰爭的相關歷史時,可以播放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播放有關抗日戰爭的圖片、紀錄片,讓學生在自己從視頻中提取有效知識點的同時感受日本侵華的殘暴,感受中國人民被壓迫的水深火熱的生活以及那些拿起武器反抗壓迫反抗侵略的愛國志士的勇敢無畏。獲得學生共鳴,抓住學生眼球后,老師再講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這樣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又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性,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單一的,無趣的,一味的灌輸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惰性,用盡廢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的今天,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形象直觀地展現教學內容時可以使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與思考。此時教師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給學生表達自己意見和看法的平臺,從而實現所有學生的思維碰撞,拓展思維空間,達成更優觀點。
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繪畫時,老師選可以選取流傳久遠的知名作品《洛神賦圖》、《唐宮仕女圖》、《清明上河圖》等讓同學直觀感受各個朝代的繪畫特點,也可以選取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如畫馬徐悲鴻、畫蝦的齊白石以及畫竹聞名的鄭板橋,通過觀察,感受這些作家的作畫特征。在讓同學們觀賞時要注意給學生留出交流的時間。通過老師、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認識。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海量網絡資源對傳統課程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教師在學習傳統課程資源的同時,更多的可以通過許多教育網站搜集與初中歷史的相關的資源,并從這些海量且多樣的資源中找到自己最需要、最有價值的內容,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課上與學生分享,學習更多知識、拓展學生視野,實現媒體為我所用,為學生所用的目標。
教師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各種資源,恰當地將教材內容和課外相關閱讀資料相結合,優化教學環節,使學習變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教師也可以通過云平臺大數據將各種形式的資源整合,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對于知識有完整的認識,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對于看法有自己完整的表達。
總之,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方式需要與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有機的結合,這對于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重要意義。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更新又不斷穩定的過程,教師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潮流,將最新的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實現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