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卉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毓秀學校 廣東 廣州 510000)
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快餐文化、利己思想和不道德行為都從方方面面,沖擊著當代小學生的成長環境。為了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引導小學生傳承革命精神,提高道德思想水平。新課改教學政策中決定,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入紅色歌曲的教學內容。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音樂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音樂課程應當把教學的目光放長遠,本著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教學理念,開展小學音樂紅色歌曲教學。引導小學生感悟革命先輩浴血奮戰、毫不退縮的偉大精神毅力,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紅色歌曲教學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紅色歌曲中的經典代表,像《義勇軍進行曲》《南泥灣》《東方紅》等歌曲,都是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向那些艱苦奮斗的革命先輩所學習的重要素材。可以有效減輕當代社會不良風氣帶給小學生的不良影響,是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
隨著小學音樂紅色歌曲的教學開展,在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
首先,小學音樂課程由于受到了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長期處于小學教育的邊緣化地帶。沒有得到足夠的教學重視和教學資源,從而導致了小學音樂紅色歌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下降。
其次,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紅色歌曲教學,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形成堅韌不拔的可貴品質。但許多小學音樂教師并沒有在紅色歌曲教學中輔以德育教育,導致小學音樂紅色歌曲教學沒有發揮出實際的教學作用。
最后,在目前的小學音樂紅色歌曲教學中,教師仍舊處于教學中心位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則沒有得到凸顯。這就使得小學生對紅色歌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從而降低了小學生的紅色歌曲學習效率。
3.1 開展紅色歌曲教學,引導學生傳承革命精神。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紅色歌曲教學,最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引導小學生感受革命先輩浴血奮戰艱辛歷程中的寶貴精神,從而幫助學生傳承革命精神與革命文化,培養新時代下的革命精神接班人。
例如:在學習“地道戰”這首音樂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將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中,仍要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景像呈現在學生眼前。營造濃厚的紅色歌曲教育氛圍,引導小學生在歌曲中感受革命先輩奮發向上、寧死不屈的高貴品質。從而帶領小學生感悟革命精神,深入理解革命精神,并最終傳承革命精神。
3.2 融合傳統文化教學,幫助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紅色歌曲教學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將紅色歌曲與傳統文化進行教學融合,引導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并抵御在當今社會,西方文化這種“舶來品”對我國青少年在思想上的影響和侵蝕。減輕在當今社會中快餐文化、不道德行為,對小學生成長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保障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例如:在學習“瀏陽河”這首音樂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從毛主席的故鄉——湖南開始,為小學生講述湖南的山歌、辣子。讓學生仿佛看到漁船穿梭在水面上,遼闊的號子聲陣陣傳來,水岸上牧童的笛聲斷斷續續,緲緲的炊煙在遠處升起……引導小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祖國。進而幫助小學生認識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3.3 豐富教師教學手法,組織紅色歌曲校園活動。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總是局限在課堂有限的教學空間和時間內,教學開展處處受到阻礙。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適當的拓展教學范圍,在校園內組織紅色歌曲的演唱活動。既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法,也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舉兩得。
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校園紅歌會”的演唱比賽,在國慶、建軍節、建黨節這些代表著重要意義的日子里,用學生稍顯稚嫩的聲音給祖國、給革命先輩們,帶去最真誠的祝福,最誠摯的敬意。激發起全體師生的情感共鳴,讓革命精神在每個人的心中永存。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程中開展紅色歌曲教學,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小學生傳承革命精神,保障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