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靜文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培正小學 廣東 江門 529200)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美術教學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作為一個具有著數千年文化的國家,美術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和民族精神。因此作為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更應該把握住美術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優勢,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優化更好的向學生傳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對學生形成強有力的感染,并且能夠通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來提升當前美術教學的水平。本文從美術教學中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出發,淺析如何更好地通過美術課堂進行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教育。
民族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精神特征,也是民族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我國具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這些文化對于一代代的中國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小學美術教學能夠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藝術的解讀和學習,滲透民族文化的內容,它成為了傳承中華文化重要的途徑之一。在學生學習美術的技能時同樣能夠了解中華文化,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民族精神。同時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存在著很多形式的美術作品,那么作為教師在進行這些美術作品的鑒賞教學中,對學生本身就進行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讓學生領略了中國的美術瑰寶。因此在小學的美術教學中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美術教育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學生不僅僅要掌握繪畫的技巧,同時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氛圍下去感知每一部的美術作品,能夠逐漸的形成自己的認知和一種審美的情趣。因此教師有必要在美術的課堂中進行中華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學習到美術的真諦,對于中華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教師應該利用好當前的美術教材,深度挖掘可以進行中華文化滲透的教學資源,積極地進行中華文化的傳承教育。
2.1 小學美術鑒賞教學中傳承中華文化。美術鑒賞教學在整個美術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優勢,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時,需要銅鼓作品的創造技巧還有相關的背景去感受作品,這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種很好的提升。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一些傳統的美術作品,比如剪紙、泥塑、陶瓷等等,讓學生能夠了解到這些美術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和相關的歷史文化,這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是一種很好的途徑。例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第一課就是讓學生認識美術工具,在這部分教學中其實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中國的國畫和書法作品進行欣賞,讓學生猜想在進行作畫時需要用到的工具,通過認識美術工具學生也初步的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國畫和書法藝術,這對于后面的中華文化的滲透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2 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傳承中華文化。在美術的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方式去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的一些文化和思想,改變傳統的一些實踐活動的方式,能夠將美術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進行結合,更好的滲透一些中華文化的知識,引導學生去感受和理解。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最后一課過年啦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過年時候都會有哪些美術的元素,很多的學生都會說到窗花和剪紙,這時候教師可以以中國的傳統藝術——剪紙為主題開展一次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回家搜集相關的剪紙作品,然后讓學生帶入到課堂中,大家一起分享,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講剪紙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產生一種崇拜和自豪,還可以嘗試讓學生動手進行剪紙,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剪紙的魅力,體會動手的樂趣。
2.3 營造具有民族文化氣息的教學氛圍。環境對于教學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比較好的傳統文化傳承的氛圍,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挖掘相關的元素進行滲透。可以多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或者是一些人文性比較強的景點去感受中華文化。這樣通過學生親眼所見和親身的感受往往更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共鳴。比如對于過年啦這部分剪紙的學習,可以組織開展剪紙比賽,讓學生通過多樣的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華文化形成認同感。
總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發揚中華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使命。因此作為美術教師要把握好美術教學的優勢,有效的開展中華文化的傳承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具備良好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