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動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劉圩鎮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07)
每個學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個學生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在都將影響著的未來,其意義不可輕視。這就希望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尊重、理解、關注、幫助、支持、賞識學生,使學生感到被接納、被信任,使其經歷體諒和鼓勵。但是,班主任工作時間長了,容易形成一個思維定勢。和學生談話,不自覺地總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臨下,或者批評、或者教育,或者指出缺點和失誤。這樣的做法,老師們習以為常。然而事與愿違,往往學生并不領情,并產生逆反的心理,拒絕老師的說教,走到事物的方面。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自己的觀點,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引領學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掌握一些與學生心靈溝通的談話技巧是轉化教育,學生成功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呢?我就結合十三年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談談我的看法。
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對要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憂愁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問題?還是心理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所以在理解學生的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就能夠深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們就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老師的寬容和理解以及幫助。
談心,“以心換心”才能做到通過談心達到交心的目的,才能暢所欲言。小學生在人際交流上具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征:他們一方面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但同時又很少主動去理解別人,在對待老師方面,這一心理特征表現得尤為突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
所謂心理相容,即要求班主任在具體工作中促使老師和學生間心理上相互認同,情感融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因所處角色不同,學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對老師筑起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這很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班主任應用親切的語言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消除學生對老師的心理戒備。班主任若能找到始終當作班集體普通的一員,嚴于律己,學生對老師的心理防線也會慢慢消失。
3.1 賞識、賞識教育是什么。賞識在詞典里的解釋是為給人表揚或贊揚,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它使作用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快感,做起事來心情愉快,通俗地說,就是干起事來有勁。
那么賞識教育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本人認為:賞識教育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承認兒童差異、允許兒童失敗,通過符合適宜的言語、行動上的激勵,滿足兒童內心深處需求,促使兒童發展的教育。
3.2 賞識教育的作用。賞識教育可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優化師生的關系,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錯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心理壓力較大,感到自卑、自責、不知所措。這時他需要的是幫助、安慰。而我們有些老師為了給學生以教訓,往往采取比較嚴厲的批評。這種教育方法,會讓學生喪失信心,不再努力,若此時我們老師能采取明智寬容的態度,不僅能讓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還能讓學生充滿信心,成為知心朋友,同時使學生懂得珍惜一切,奮發向上。
3.3 賞識教育的方法。
(1)利用課堂,進行語言的賞識。學生的大多數文化知識都來源于課堂教學,在較大多數時間也都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在完成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同時學會賞識學生。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對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錯了受到冷落,或者問題答對了教師不予及時肯定,都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都會直接影響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缺點和錯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的糾正,堅持表揚鼓勵為主。
(2)書面的賞識力求形式多樣。賞識形式除了教師的言語贊賞之外,也可以利用作業、小記、字條等;還可以引導學生自我贊賞,如寫《夸夸我自己》;更可以引導學生互相贊賞,如寫《夸夸我班的XXX》|,要求至少夸三人,這樣一來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能受到夸獎,有時一個同學能同時受到幾個同學不同角度的夸獎。通過學生們互相贊賞,賞出了團結,賞出了友誼,賞出了好的班風。
以上是我十三年來班主任工作所獲得的心得和經驗。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讓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水平不斷躍上新的臺階。愿談話如同一場春雨滋潤著每一位學生的心田,溝通起師生心靈的橋梁,讓校園更加和諧,師生更加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