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雪華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五圩鎮中心小學 廣西 河池 547014)
教師告訴學生批注式閱讀是閱讀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夠養成良好的批注閱讀習慣,即:一邊閱讀一邊做批注的閱讀方法,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特別是閱讀量少理解能力欠佳的農村小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閱讀的要求: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在閱讀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閱讀。近年,“批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盛行,學生潛心會文,靜心感悟,自主探究,大大提升了閱讀質量。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別人對文章的想法,豐富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批注式閱讀將傳統的以教為主轉向了以學為主,把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教學的核心,追求“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讓農村學生通過課堂上的文本“批注”學會學習,奠定今后的學習、發展的基礎。
采用從易到難的方式,使學生愛上批注式閱讀。
2.1 在低年級的批注上有所提升。指導低年級學生預習課文,○:圈出本課新字。( ):標出課文新詞,①②③……在每一自然段前標出段落序號; ‖、│:用來劃分段落與層次。 ~~:劃在文章優美語句下面。 △△:標在句子關鍵詞下面。 ===:劃在文章關鍵句子(過渡句、中心句等)下面。學生使用批注符號學習了兩年的時間,基本上已掌握好此學習方法。
2.2 中年級交給批注方法。
(1)從“有疑問”的角度作批注。《蝙蝠和雷達》為什么用“蝙蝠”和“雷達”這兩個貌似無關的事物作為題目?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可以引導學生聚焦文中的相關語段,找蝙蝠和雷達的相同點,由此理解科學家正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才給飛機裝上雷達,使飛機能夠在夜間安全飛行。《牛和鵝》學生問題歸納:我為什么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我不明白文中的“我”為什么那么怕鵝呢?學生補充:因為“我”聽大家說“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而“我”當時年齡小,就相信大家的話,而且鵝的氣勢本來就嚇人,所以就怕鵝。大家針對本文學習提出了比較有價值的問題,而且把這些問題批注在了相應的內容旁。
(2)從“有體會”的角度批注。《牛與鵝》中的第三、四自然段,從“有體會”的角度作的批注。“我們”“一點兒也不害怕”大大的牛,卻害怕小小的鵝。體會:牛很寬容大氣。因為我們敢拍它、摸它、捶它等,它都不生氣。針對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讀,會讀出不同的體會。像這部分的內容,有的同學就讀出了“我”對待牛和鵝的態度,有的同學讀出了牛的寬容大氣的特點。鼓勵大家閱讀文章時,都可以像其他同學一樣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相應的內容旁,還可以與同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
(3)從“有啟發”的角度批注。《牛與鵝》學生1:從文中金奎叔的話受到啟發:人也不能像鵝一樣仗勢欺人,欺負弱小。學生2:從文中寫老公鵝欺負“我”,但又被金奎叔摔到半空中后落到池塘里收到的啟發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多文章敘寫的事情里,人物的話語及行為里,都能給予我們關于生活、做人、學習等方面的啟示,閱讀時就可以把自己領悟到的啟示、受到的啟發批注在相應的內容旁邊。
(4)從“寫得好”的角度批注。《牛與鵝》中寫“我們”一點兒不害怕牛時,作者抓住了“拍、摸、觸、扳、騎、捶”等一系列動詞來寫,我覺得很有意思,讓我感受到他們真的一點兒也都不怕牛。這段中還有幾個“敢”字帶出了一連串動作,寫出了小孩子面對強壯的牛,居然能夠如此膽大妄為。“敢”字寫得好,這是閱讀時針對文章寫法的批注,這個“寫得好”的批注,遍布全文。
2.3 拓展批注深入理解課文。學生明確了作批注的不同角度之后,可以讓學生自主實踐批注。提示學生批注的角度有很多,如,讀課文時產生的聯想,對文中人物進行評價。在學習伙伴作批注的地方重新批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和原來的批注有什么不同。如,“鵝之前多神氣,現在多狼狽啊”,有學生批注“寫出了我心里的痛快”。可以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痛快”這種感覺從哪里來,體驗鵝被趕走后“我”的真實感受。可以選取較好的批注作引領,推動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
2.4 強化用批注的方法閱讀。《牛與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批注,進行點撥和引導。另一方面,可以提示學生勾畫可以體現“我”心情的關鍵詞句,并進行批注。放手讓學生批注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談自己的理解,通過互相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有的學生只能從字面意思上進行批注,認為是金奎叔讓“我”改變了對牛和鵝的看法和態度,“我”不再怕鵝欺牛,所以一直記著他的話。有的學生思考比較深入,認為是金奎叔的話里“不能仗勢欺人,欺負弱小”的道理,這個道理對“我”產生了深刻影響,所以“我”一直記得他的話。
批注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讀書方法,批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控教學,照顧差異。在批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