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第二中學 廣西 靖西 533899)
一般來說,初中地理教師通常都是以理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導,缺乏相應的實操性和親身體驗經歷。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活動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活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多個感官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如視覺感官、聽覺感官、觸覺感官等,對于一些地理知識的印象深刻,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接下來,本文具體闡述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理論,并簡要提出相關策略。
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活動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學生還沒有對地理學科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很多初中生看來,地理課程的學習無關緊要,因為中考中地理學科的占分比并不高,學生更愿意將時間花費在分數更高的語數英等學科上[1]。久而久之,學生對地理學科“敬而遠之”,導致初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在部分學校中,初中地理教師是由語數英等其它學科教師所兼任的,這些教師基于任教主課后學習地理知識,然后成為了初中地理教師。雖然這些教師對于地理知識的了解程度同樣足夠,但是在教學方式上和從事于地理專業的教師有所區別。最后,活動教學沒有全面實施。地理教學中,活動教學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學習內容。而一些教師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活動教學涉及方案并不合理,難易程度沒有控制好,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學習到其中的地理知識。
2.1 將活動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生活就是知識的最好體現,地理知識也是如此,因此,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活動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例如,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關于天氣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項課外活動,學生對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條件等進行觀察,運用地理知識進行合理總結。不同于書面上的案例,家鄉在學生的心中占據了非常高的地位,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也會更加投入到其中。通過聯系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方式,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并且,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鍛煉,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又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風向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通過小草、紙屑、飄絮等物體觀察風向,也可以通過觀察樹木的搖動程度判斷風級。
2.2 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教學。初中生大多都是青少年,智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都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在教導學生學習關于三維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定出相關的立體模型,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當然,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將立體化的事物平面化,讓學生能夠做到自由切換平面和空間,對于學生的其他學科(如數學)的學習十分有利。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開展語言類活動。例如,教師完成對學生進行東、西半球相關課程的授課后,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東、西半球一些國家的自然環境與文化差異,分析東、西半球所有國家中,哪一個最適合旅游、哪一個最適合長期生活、哪一個是最不愿意居住等。
2.3 提升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水平。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了主導地位,教師的導向工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可見,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很有必要進行提高[3]。對于初中學校來說,提高地理教師專業水平的方式有兩種。第一,學校可以從校外聘請專業技術一流的地理教師作為本校的補充,并且讓聘請的新教師教授原有教師隊伍,形成一支全新的教學團隊。第二,學校可以通過實踐訓練的方式提高在職地理教師的專業水平,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全面拔高其專業水平。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學校都應該要從實際出發,從各個方面培養地理教師的綜合素養、專業水平,讓各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總而言之,活動教學應用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各教師帶來非常大的教學幫助。然而,方法雖好,還是需要教師能夠充分使用,發揮出活動教學的全部功效。首先,教師需要了解教學過程中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先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其次,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教學,并將活動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最后,教師需要及時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