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芳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第二小學 青海 門源 810399)
對于一個班的孩子來講,小學生之間肯定會有差異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活潑靈動,又不喜歡受到拘束;有的踏實認真又不懂靈活轉化,有的經常愛表現自己的小聰明,時刻想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還有的遇到問題就趕緊往后縮,巴之不得有人頂上頂上……工作時間越長,遇到有個性的孩子的幾率就越多,所以老師要接受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努力讓他們成為有用之才,要為孩子樹立自信心,課堂教育要合理運用鼓勵的方法,所以老師的教育智慧就顯得特別重要。
原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認為: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必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同情學生的痛苦與不幸,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
一位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只是愛少數學生,而是愛每一個學生,愛全體學生,尤其要關心、愛護、幫助家庭有困難、學習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學。
面對著聰明可愛,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靈感到了強烈的震憾。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責任讓他們接受正常的教育,讓他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夠享受到的一切權利。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師,他們在人的一生成長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與家庭是兩個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并朝著一個方向行動。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對對立的立場是極其重要的。”尊重家長,引導家長了解、參與、監督學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教育作用,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家長是一支蘊藏著巨大教育潛力的隊伍,他們中間很多人的素質并不低于教師,教師只有放下架子,經常虛心地聽取家長的批評和建議,才能調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積極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通過師德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全國優秀教師魏書生的關于老師勞動有“三重收獲”的觀念非常正確。他認為老師的勞動一是收獲各類人才,二是收獲學生真摯的感情,三是收獲科研成果。正是這“三重收獲”的觀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學的征途上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潛心鉆研學與教的規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細細地體會著教書育人帶給我的樂趣。
為了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對我來說不再是平凡、瑣碎的單調勞動,而是成了我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
教師工作的純熟性源于他的積極進取和勤奮精業精神,只有樂教勤業的老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奮工作,越是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教師的“關愛”是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的思想基礎,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動力。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能是學生消除顧慮,敞開心扉,在彼此交流中受到教育,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可以熱愛學習,喜歡老師,增加彼此心靈的交融用真心去關愛學生,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通過師德學習,我認識到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規范自己的行為,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我們每位老師都肩負著對學生的重要責任,一名學生在學校階段,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確與否很大程度與老師的引導有關,因此,在日程生活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積極鼓勵學生為孩子樹立信心,和正確的三觀,為社會主義塑造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