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海
(福建省泉州就南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14)
學困生在學習中存在困難,他們的心理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的。有時,他們想學好,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學,導致學習趕不上,慢慢也就失去了對本學科的興趣。教學改革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有扎實的知識基礎、有銳意的創新精神、有大膽的實踐能力的人才。為了幫助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進步,廣大教師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就顯得彌足珍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培育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課堂上,英語教師應大膽地實行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摒棄以前老師唱“獨臺戲”的做法,幫助學困生不斷養成學習主動性,發掘出他們的潛能,創造出積極活躍的課堂活動氛圍,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表現,大膽實踐。當然,教師要在學生活動前先進行示范,這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會理解接下來的英語活動目標是什么。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同時還養成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謂一舉多得。
在新的授課理念指導下,此類活動開展了很多,我們教師可以讓自己不成為課堂的中心,把中心還給學生,對學生的“控制”減少了,學生的投入增加了,他們的自主性也加強了。在課堂上,雖然教師是示范者、組織者和監督者,但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中要做好協調、促進和指導作用。
在培養學生主體性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不要撒手放任自流。其實,在此過程中,對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會更高,如,課堂上學生活躍了,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課堂的紀律問題,對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來說,要求更高了,對于活動場面的控制就更需要藝術性及智慧。既然對學生自主學習有更好的效果,那就應該堅持下去。
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會讓學生在學習上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比教給學生結果更重要。一些英語學困生學習不理想,一部分是因為主觀上的原因,但客觀上的原因也不容小視,那就是英語學習方法不當。不少的學困生不懂得如何學習英語,學習英語方法呆板,往往一個小的知識點理解起來都感到費勁。學困生之所以落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掌握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在日常講授知識的時候,對知識點要做到化繁為簡,幫助學困生更好地理解,對知識理解了就不怕學不好英語。當然,理解之后再進行一些練習或實踐的鞏固,這樣就能較為理想地真正掌握知識點了。以后走上社會,學生同樣要懂得如何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這也正是教學改革需要達到的目標。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把正確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學困生優秀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
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逐步樹立自信,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英語教學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而要達到這些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挖掘豐富的英語課程資源、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達到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開展諸如以下的活動:學生現場書法比賽、觀看英語原聲電影、學生英語作業展、單詞默寫比賽、英語思維導圖編寫比賽、參加英語角活動、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英語現場作文比賽、講英文小故事比賽,值日報告,課文默寫比賽,英語知識競賽,朗誦比賽,英語配音比賽、英語作文賽、聽力比賽及學唱英文歌等。
英語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有重點地實施英語課外活動,它可以使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掌握英語的實際應用,拓寬視野,陶冶學生的身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及增強思辨能力都會有積極的影響。只要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我們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特點的、具有多樣性與趣味性強的英語課外活動,那么,我們的英語課外活動肯定是有效的,對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將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培養學困生的學習主動性,重視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輔以課外活動的開展,對于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及綜合素質都至關重要。學生的學習既是一種對知識的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培養出他們的學習意識,學困生有了這種學習意識與方法,就不怕英語學習跟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