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楨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高中階段是學生踏入青年的第一步,心理生理發育更加成熟,知識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升。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展,在當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學生覺得高中數學知識比較復雜,學習起來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教、教會學生如何學顯得更重要了。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要求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教學,構建高效的課堂。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應試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課后教師采用題海戰術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就會容易出現不能滿足學習好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會容易導致學習不好的學生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腳步,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分組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說出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教材中的知識點、本節課學習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習并掌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高一數學必修四第二章第二節《平面向量的運算》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并且要求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是什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要求學習基礎中上的學生掌握復雜的平面向量的運算;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拓展訓練,可以正確的掌握數字計算與平面向量運算有什么不同之處,能夠運用定律解決有關的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求學習一般的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而且對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教師的預期教學目標,也能促進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這樣一來,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做了鋪墊。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解較多的知識點,當然教師不可能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將知識點都講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對課堂教學時間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堂分組分層教學方案。教師可將學生的成績進行分層,成績優秀的學生為一組,成績良好的學生為一組,成績一般的學生為一組,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向學生分層布置預習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使學習的知識達到飽和狀態。
例如,在學習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函數與方程》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成績優秀的學生需要預習并且要掌握函數與方程的不同之處與相同之處,函數與方程的計算等教學知識,還應該在課前預習一些經典的例題,嘗試做一些考試中出現的題型。成績良好的學生需要掌握函數與方程計算的相同之處。成績一般的學生在預習中需要弄清楚函數與方程的概念不同之處與相同之處。利用這樣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的主次分的很詳細,可以幫助每一位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得學生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雖然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但是卻是教師精心準備的結果。在一節優秀的數學教案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小組學習模式明確教學目標,精心的備課以及準備充足的課堂教具,教師利用分組分層教學把握教學的流程以及知識中的重難點內容,這樣教師才可以帶著目的進行講課。與此同時,學生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有效的小組學習反饋,對于教材中的知識要有耐心的去理解,努力完成教師設計的課前練習題,進而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利用分層教學改善為學生批改作業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很好的掌握哪組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掌握的不牢靠,有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們容易混淆的,然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差錯,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好課堂教學節奏。
例如:在學習高一數學必修二第四章《圓的方程》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針對學生們不會的問題進行備課。在學生的小組學習反饋中,學生對于圓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及其應用比較難以理解,教師統計每組學生共同不理解的知識點。這樣一來,教師增加了教學時間,能夠完善學生的學習進度,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并且逐步理解待定系數法。
由于高中學生面臨著緊張、殘酷的高考,學生學習時間緊張,學習壓力和心里壓力較大。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心理特征,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并且提高合作交流意識,減輕心理考試壓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是枯燥、單一的完成與考試有關的數學練習題。
例如:在學習高一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課堂結合課本討論探究得出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由此提高每個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應試考試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數學的魅力,這種教學模式與數學學習最基本的目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相違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有利于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法。但是,小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生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利用現階段所擁有的學習經驗和思維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小組學生討論并且理解、提出問題、思考、掌握等,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領導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生身上,小組合作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對于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以后的生活有更大幫助,同時,有利于文化知識帶來更加深刻的影響,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將學生分層分組教學能夠培養高中學生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面臨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教學中,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