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西山中學 江蘇 蘇州 215111)
1.1 學生普遍缺乏興趣。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教學的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個性化發展,學生被動的接受體育項目練習,枯燥沉悶的體育教學很難激發起學生的體育練習興趣,缺乏積極主動開展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很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2 缺乏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在傳統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通常采用邊教邊練的形式,整個課堂時間安排的比較滿,同時體育老師也忽視了互動的重要性,師生間缺乏互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也未能有自我消化的時間,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和練習中缺乏互動性,因此很難實現個性化發展。
2.1 尊重學生個性。中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很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作為中學體育老師要加大對學生的掛住,深度挖掘學生的個體特征,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從而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意識,實現符合學生實際的個性化發展。
2.2 關注個體差異。由于學生生活環境、教育方式、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面對體育教學時體現出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練習效果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因此初中體育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個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個性特征,實現學生個性發展。
2.3 拓展引導方式。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加師生間的良性互動,使學生能夠及時有效的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進而促使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個性化教學,用更加豐富和有趣的教學內容激發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和練習中。
3.1 制定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學目標。在新課改下的初中體育教學需要體育老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位置,充分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尊重并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制定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學目標,從而實現中學生的個性發展。
比如初中開展“三步上籃”這個籃球知識內容的教學時,體育老師可以制定階梯性的教學目標,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和滿足感。老師可以制定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目標:掌握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姿勢標準;中級目標:提高上籃命中率達到40%;高級目標:在有障礙的場地中能夠準確完成三步上籃技術動作,并能夠保證高命中率。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制定不通的學習目標,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身定位完成既定目標,樹立起自身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夠刺激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能,使學生積極的向著更高層級的目標努力。
3.2 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要整合課堂資源,充分發揮出中學體育多樣性、趣味性、協助性的特點,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既能夠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同時也能夠實現趣味教學和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個性發展。比如開展“足球”教學時,體育老師可以首先在熱身階段借助音樂資源激發起學生的運動興趣,體育老師可以選取節奏感強流行度高的音樂,比如《小蘋果》,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熱身運動中,避免了運動損傷的產生。其次在開展足球教學時,老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為學生播放實際比賽視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在游戲中完成足球傳球、射門的練習。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3.3 制定個性化教學評價。在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環節,體育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個性化教學評價,比如基礎層目標的學生以引導和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體育學習的滿足感,而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則以科學指導類的評價為主,側重于學生能力和潛能的挖掘,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體育項目的挑戰性。體育老師也可以采取學生互評、自評的方式優化教學評價,使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會取長補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的完成體育學習和練習。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要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個性化評價,做到因人而異、因學而異,使學生能夠在因材施教中真正完成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實現全面的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