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華偉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延安鎮中心學校 廣西 南寧 530229)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提供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自身能力,如果教師還是用原先應試教學的那套理論和教學方法,肯定是不能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數理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主要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為什么要創新,這就不得不說一說,在新課改下,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新課改推進遲緩,效果難以顯現。新課改要求我們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變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知識的傳授促進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升,這對我們一線教職工來說,教學要求實質是提高了,但是這樣更加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縱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很多教師教學理念還是一應試教育為主,雖然新課改已經推行多年,但是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基本沒有什么變化,特別是對一些年齡偏大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這種狀況更加明顯,他們習慣用老經驗、老辦法來進行數學課程講解,殊不知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第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一言堂、漫灌式的教學方法的教師大有人在,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教學工具使用率不高,致使多媒體教學工具成為教學的擺設;第三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不能抓住學生年齡特點因教施材,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當然更加談不上通過知識傳授提高學生能力的要求了。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需要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學生的學習打牢基礎。
上文問已經提及,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在新課改中,我們作為一線的教育者有義務將這些問題解決在基層,為我國培訓時代新人打牢基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將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用適應于學生年齡階段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方法。
第一將以故事作為情景進行創作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這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原因對故事充滿好奇和熱愛,數學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這個年齡特點加以應用,將教學知識融入故事之中,在故事講解中讓學生掌握相應知識,這樣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這里的故事可以是教師自己編的,也可以參照相應的書籍,還可以以熱播的動畫片為故事創作背景,但是故事一定要與講述知識完美融合,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否則會搞的不倫不類,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比如講解小學一年級《位置》這堂課時,教師就可以以光頭強為主人公編一個故事,可以說有一次光頭強在上學時,忘記帶文具盒,于是借老師的手機,給家中的媽媽打電話,幫助自己找文具盒,這時教師樣將提前做好光頭強臥室的場景圖擺出來,而且圖中學生能明確的看到關天強文具盒的位置,然后教師模仿光頭強說,我的文具盒在書上面,我的文具盒在書桌里面,我的文具盒在動漫書和臺燈的中間等等關于位置的表述,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教師的演說,逐步掌握位置相關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很快的掌握教學目標中的知識點,而且整個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愉悅的,心情是舒暢,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樣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這也是一種教學方法的創新。
第二將知識從抽象化變為形象化,利于學生思考學習。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并沒有發展完全,數學這種抽象性較高的學科對其學習來說的有難度的,這是學生生理原因造成的,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這一點,將數學抽象化的知識轉變為具體化,實物化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比如學生在學習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將高度抽象“倍”這個概念,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通過實物認識理解和掌握倍數這個概念,教師可以將6個蘋果分為3等分,一份為兩個蘋果,然后告訴學生一份蘋果為一份蘋果的一倍,二份蘋果為一份蘋果的二倍,然后在讓同學思考為什么?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家想一想蘋果分數、個數與倍數的關系,最后通過分享敘述思考過程,讓學生逐步明白整個過程,在反復練習中,逐步清晰倍數的概念以及用法。這也算是一種教學方法的創新,適用于新課改的目標要求。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時代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作為新時代教師要適應這種教育教學的轉變,要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進而使自身有足夠的學識和能力進行教學方法創新,讓小學數學變為學生愿意學、愛學的學科,為提升學生的能力打牢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