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炆俊
(貴州省都勻一中 貴州 黔南 558000)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基礎教育也已取得巨大的成就,教學設施的完善,教師隊伍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在中西部偏遠的農村學校,甚至是縣城的重點中學,對物理實驗的不重視,或者因受條件限制無法重視,許多應該開的實驗課盡量少開甚至不開。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大多高分低能,理論知識掌握得很牢固,但是動手實踐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奇缺。學校這么做的原因無非有二:(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聽從于高考指揮棒;(2)受經費限制,學校為節省開支無力購買滿足學生需求的實驗設備。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低成本物理實驗應時而生,以其低廉的成本、明顯的實驗效果很好地解決了上述的經費不足的矛盾。又因其簡單有趣,但意義非凡。
1.1 開發原則:
①科學性;②安全性;③簡易性;④直觀性;④創新性。
低成本物理實驗的開發應遵循以上四個基本原則,符合自然科學的相關規律,保證實驗者的安全,制作及操作較為簡單,實驗效果明顯,又富有創新性。能達到這五條原則的低成本實驗,就是一個好的實驗。
1.2 開發過程:
⑴理論分析:根據對應教學目標,分析將會運用到的物理規律。
⑵設計方案:設計實驗儀器,分析將會用到的材料。
⑶儀器制作:采購準備相應器材并制作儀器。
⑷儀器改良:根據實際制作對儀器不足之處進行改良。
⑸總結反思:對儀器的研發過程進行總結。
低成本物理實驗的開發大致分為以上五步,但實際制作時需要研發者具備良好的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如具有一定的鉗工技術、焊工技術、木工技術,制作儀器時就會得心應手。但這些技術都非短時間可以練成,需要研發者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磨礪。
2.1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提供的實驗器材是小桌子、砝碼和海綿,由教師演示實驗。
教學過程:
①教師提問:同學們,大家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會與什么有關呢?
②學生猜想:有物體的質量、物體面積、材料、形狀等有關。
③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分析后開始演示實驗,分別將小桌子腳朝下放與海綿上,桌面朝下放于海綿上,以及桌面上加了砝碼后放于海綿上,三個實驗同時做,對比海綿的凹陷程度,從而比較壓力的大小。
④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積有關。
2.2 “伽利略理想實驗”。教師放一本書在較粗糙的水平桌的面上,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書的運動!教師用手輕輕地推一下,書往前動了一下,教師不推,書就不動!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書:推一推,動一動,不推就不動!教師進一步總結出,力是物體維持運動的原因(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另一實驗:
教師用手較用力地將圓珠筆扔在較光滑的瓷磚地面上,學生發現圓珠筆離開手后還要再繼續往前運動一段距離!
教師問:圓珠筆離開手后還會繼續運動嗎?
學生答:會!
教師問:那是是什么力讓圓珠筆繼續運動的?
有的學生會答:手的推力!
教師反問:圓珠筆離開手后還會受到手的推力嗎?
引導學生答:因為手和圓珠筆已不接觸,所以圓珠筆不會受到推力的作用!教師又問: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圓珠筆在運動中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那到底是什么力讓圓珠筆繼續運動呢?
教師故意不讓學生回答,自己也不回答,又提出以問題:同學們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讓圓珠筆運動得遠一些?
學生答:減小圓珠筆與桌面間的磨擦!
教師又問:如果圓珠筆與桌面間沒有磨擦,用手推一下圓珠筆后會發生什么情況?學生會回答到:圓珠筆會一直運動下去!
得出結論: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學物理的教學為了應付高考,讓學生與教師扎根題海,以理論知識取勝。這樣做的弊端就是培養出的學生大都高分低能,動手實踐的能力十分薄弱,更毫無創新能力。因此,才出現了課程改革,教育部推出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墒且晕覈壳叭蕴幵诎l展中的現狀,大部分中學實驗儀器的單一和匱乏,很難在短時間內從根本解決問題。尤其是在西南、西北邊遠地區,學校硬件設施落后,許多該有的實驗儀器都沒有,或者設備老化,無法呈現該有的實驗效果?,F實與課程標準的沖突,導致了低成本物理實驗發展與壯大。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對物理現象記憶更為深刻,相應的不但成績提升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大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