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琴
(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清太坪鎮民族中心小學 湖北 巴東 444327)
紅色文化作為我國共產黨在艱苦奮斗中創造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紅色資源是我國人民心中的精神內涵,帶領著中國人民朝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前進。對于教育領域而言,紅色資源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其不僅可以樹立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中華民族精神,還會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共創美好家園。因此,小學教師需要巧妙的將紅色資源運用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培養更多思想先進且表現優異的學生,以下為筆者對此給予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第一,樹立學生愛國精神。紅色資源代表著我國優秀文化,將紅色資源運用在小學文化育人中,可以樹立學生愛國精神。小學生作為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對國家持續化發展產生積極影響[1]。紅色資源的運用,鮮明的向學生展示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飽含著諸多中華文化元素。因此,小學生通過學習紅色資源,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民族發展自信心,促使小學生自小立志建設美好祖國。
第二,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因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沒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與社會判斷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確引領,進而幫助學生發展自身良好的人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紅色資源中含有諸多積極的民族精神與貢獻內涵,可以作為小學生思想建設的源泉。因此,將紅色資源運用在小學文化育人工作中,可以有效健全小學生的人格,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
2.1 整合教材內容,均勻滲透紅色資源。語文是紅色資源滲透在文化育人中的有效載體之一,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紅色資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整合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紅色資源,均勻滲透紅色資源。同時,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紅色資源,設計出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環節,通過紅色教育文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人教版《小英雄雨來》時,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細致的分析小英雄雨來的生活經歷,結合某一個具體的事情加以了解,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小英雄雨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勇于抗爭,為了我國的革命勝利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強化學生自身的紅色教育,樹立學生積極拼搏,努力奮斗的精神。
2.2 利用先進教育技術,擴展教學內容。因革命戰爭時代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些時代感,大多數小學生僅僅憑借語文教材不能有效的想象革命時代我國人民共同努力的場景,不容易掌握文章的主題,也不能深入的感受到紅色精神,降低學生學習效率[2]。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先進教育技術,制作教學課件,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播放在課堂中,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渲染課堂學習氛圍,進而將學生引進具有紅色精神的世界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
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人教版《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實時投影教育技術播放相關視頻,對學生視覺造成沖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融入到開國大典的壯觀景象中,加強學生對文章的領會與掌握,全方位的了解國家創建的艱苦歷程,進而培養學生愛國精神,體現紅色資源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價值。
2.3 加強實踐活動,凸顯紅色精神。小學教師除了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運用紅色資源,也要將紅色資源運用在社會實踐中,凸顯紅色精神,深深的感染著小學生,促使小學生良好成長與發展。教師可以結合紅色資源的特點,引導學生參觀紅色基地,激發學生愛國意識。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紅色革命的詩詞大會,通過比賽進行優秀詩詞大會朗誦的選撥,深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比賽活動的積極性,由此學生便可以充分了解英雄事跡,進而發揮紅色資源的價值。
綜上所述,開展紅色資源在小學文化育人中的價值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紅色資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征,也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媒介。因此,小學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價值,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均勻滲透紅色資源、利用先進教育技術,擴展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活動,凸顯紅色精神等,巧妙的將紅色資源與教育教學相結合,促使學生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