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瑪莉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井林中心幼兒園 福建 晉江 362200)
在幼兒園教育中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使幼兒通過操作、擺弄、發現、討論、拼搭等活動來啟發智力、發展思維,學到知識,實現了幼兒的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因此老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使幼兒能夠在區域活動中在游戲中完成學習,同時給予幼兒科學的引導和專業的指導,確保幼兒區域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活動形式單一。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由于場地或環境創設的問題導致幼兒活動形式單一是較為普遍的問題之一,有的老師將區域活動單純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忽視了區域環境創設的多樣性,也未能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環境創設,導致幼兒區域活動未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不利于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1.2 物質材料匱乏。在區域活動中雖然有的幼兒園劃分了專門的區域活動空間,但是由于物質材料的匱乏難以激發起幼兒的參與興趣,導致幼兒無法發揮出主體作用,更無法通過區域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1.3 指導方法不當。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有些老師未能認識到指導的重要性,通常引導學生開展區域活動后就任由幼兒自己進行玩耍,忽視了區域活動規則的講解和區域活動的科學指導,導致幼兒園雖然開展了區域活動但是卻未能使幼兒的智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2.1 為幼兒創設具體形象的區域環境。區域環境創設的出發點是方便幼兒進行集娛樂性與知識性于一體的區域活動,因此要從幼兒的實際需求角度來為幼兒創設區域環境。首先要為幼兒劃分出不同功能的活動區域,確保每個區域間的活動不沖突、位置不擁擠,避免幼兒由于過于擁擠或狹窄的區域環境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問題,而且每個活動區域幼兒要能夠方便的取用活動材料,避免放置過高幼兒拿不到或者放置過低幼兒活動中出現絆倒。其次不同內容的活動區域設置不同的特色,比如玩沙區,空間要盡量大一些,能夠滿足多個幼兒同時玩耍且互不影響;閱讀區可以布置的舒適溫馨,給幼兒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建構區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內容布置不同的顏色模塊,引導幼兒針對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對應的建構內容。最后要為幼兒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只有幼兒在區域環境中感覺自由放松才能夠盡情的釋放性情,積極的投入到區域活動中,進而通過觀察、思考、操作在區域活動中啟發智力、發揮想象、鍛煉思維,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2.2 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影響幼兒活動體驗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兒進行操作探索的實際依托,因此在幼兒區區域環境創設中活動材料的投放尤為重要。首先區域材料要具有探究性和引導性,能夠使幼兒在動手操作的同時積極的動腦,同時引導性也能夠使幼兒打破思維定勢積極的去探索和思考,給幼兒更加廣闊的創造空間。比如科學區,老師投放了賽車,同時也投放了不同坡度、不同摩擦力、不同震動部位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不同活動材料中賽車速度的差異,進而啟發幼兒手腦并用,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其次,區域活動投放材料要遵循生態性和整體性,針對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的更新材料內容,保持幼兒對區域活動的新鮮感。最后投放的活動材料要具備安全性。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老師要定期為活動材料進行消毒,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細菌感染,同時也要避免出現尖銳、鋒利的材料,當發現材料出現斷裂時要第一時間進行修補或替換,確保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使用的材料安全、無毒、衛生。
在幼兒區域活動中老師的引導和指導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不能單純當作旁觀者,而要成為幼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可以是幼兒的游戲玩伴,也可以是幼兒區域活動中的智囊團,給與幼兒啟發性的建議,使幼兒能夠在區域游戲中得到多維度的發展,發揮出區域游戲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幼兒區域活動中老師的指導方法多種多樣,比如伙伴互動法,老師成為幼兒區域活動中的一員,通過互動交流引導幼兒順利完成區域活動內容;材料暗示法,啟發幼兒細心觀察活動材料,通過發揮想象進行自由創作;直接指導法,為幼兒介紹活動規則,引導幼兒其中的規律進行自由操作。針對不同的區域活動內容,老師只有采用科學適宜的活動指導才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既能夠玩的開心,同時也得到了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良好的環境創設、科學的材料投放、適宜的老師指導是保證幼兒區域活動效果和體驗的重要條件,需要老師從幼兒的需求角度出發進行創設和指導,為幼兒帶來科學、健康的區域活動,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