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
(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第一幼兒園 甘肅 平涼 744200)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區域活動成為幼兒園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而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關系著幼兒的發展,因此如何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成為教師研究的重點。但在當前的區域活動中,許多幼兒并沒與得到充足的鍛煉,幼兒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靈活活動區域、豐富材料設計和打破活動壁壘三種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進行了具體探究。[1]
活動區域是教師開展區域活動的基礎,許多教師在設計活動區域時,往往會將活動區域限定在一個地方,像室內、桌面等;這種局限性對幼兒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幼兒產生區域活動只能在這一個地方的意識。因此教師在設計區域活動的環境時,要凸顯活動區域的靈活性特征。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靈活活動區域。比如在引導幼兒探索自然時,就可以將活動區域拓展到室外,例如引導幼兒觀察院子中的樹、花、螞蟻等,讓幼兒記錄這些動物或植物的生長、活動和形態,進而對動植物、對自然有充分的了解。另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也不是必須在室內引導幼兒閱讀,還可以在室外將閱讀與游戲結合在一起;例如在閱讀《大衛,不可以》時,讓幼兒在院子中進行各種活動,了解哪些行為可以,哪些行為不可以。除此之外,像在開展美術手工時,教師除了可以讓幼兒在桌面上制作粘貼畫等作品以外,還可以讓這些作品上墻,即引導幼兒制作可以裝飾墻體的美術手工作品等等。教師結合幼兒的發展需求,靈活幼兒活動的區域,促進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中觀察、學習、創造,最終可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2]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域活動的關鍵,是區域活動環境的重要組成。但是許多教師在利用材料開展區域活動時,往往只重視這些材料是否昂貴、是否精致、是否足夠豐富。但實際上材料更多的作用是給予幼兒啟發,促進幼兒發展思維,增強創造能力;教師關注點的偏差,是本末倒置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在設計區域活動的環境時,要注意材料的有效性,充分挖掘材料的作用。
比如在通過建構活動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和創造能力時,教師一般會提供豐富多樣的積木引導幼兒搭建,有塑料材質的,有木質的,還有紙質的。這些材料都是以原始形態呈現的,幼兒只要隨心所欲的搭建就可以了。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有著積極意義,但多次之后,其鍛煉意義會逐漸消失。因此教師還可以給幼兒一些半成品,讓幼兒進行創造。例如教師給幼兒破敗的城堡,讓幼兒復原;或給幼兒搭建一半的宇宙飛船,讓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鍛煉幼兒的創造能力,使幼兒在條件限制下還能積極發揮想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幼兒的視野,畢竟受到年齡與活動空間的局限,幼兒的見識遠遠不如教師的見識豐富。教師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材料,充分利用其作用鍛煉幼兒,最終可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的環境時,要嘗試著打破活動的壁壘,促進課程之間的融合。許多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會將區域活動與其他課程割裂開來,形成獨立的活動。這種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使教師負擔更多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打破活動壁壘之后,教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引導幼兒創造和學習。因此打破活動壁壘,對優化區域活動環境有著積極意義。
在打破活動壁壘時,教師可以設計活動主題,讓幼兒在活動中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學習。比如在將自然探索與區域活動結合在一起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主題——盛夏的梔子花;即引導幼兒觀察梔子花的形態、顏色,記錄梔子花的香味,了解梔子花的生長與枯萎。在這一活動中,幼兒花費了十五分鐘的時間在幼兒園的院子中觀察了梔子花,然后進行了記錄和分析;另外花費了四十分鐘的時間查閱梔子花的資料,對梔子花有了充分的認識。教師打破活動壁壘,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開展活動,促進了幼兒的深入學習,最終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從滿足幼兒需求、挖掘材料作用和促進課程融合三個方面就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區域活動對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見,可以為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議,促進教師合理、科學、有效的建設區域活動環境,從而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發展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