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河
(山東省博興縣興福鎮第二中心幼兒園 山東 博興 256500)
“苗子健壯是高產的基礎”,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他們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好好地學習,有精力去創造,去思維,發揮各自的潛能,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他們強則國強。因此要從小培養他們體育鍛煉的能力和興趣,才能使他們茁壯成長。幼兒體育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
我們要認識體育鍛煉的目的和任務,扭轉現狀。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其正常發育,提高幼兒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體質。能使他們的動作靈敏,協調,姿勢正確。培養他們機智,勇敢,遵守紀律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孩子有體育鍛煉的興趣,有了健康的身體,他們才能好好地學習,有精力去創造,去思維,發揮各自的潛能,會更好的達到家長和社會原來期望的目標。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內的現狀: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降,頗具有“中國特色”,家長沒有鍛煉習慣、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讓做劇烈運動、孩子從小學習任務繁重,忽視了對孩子的身體鍛煉,他們認為:只要成績好,什么都好。這樣孩子來不及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導致孩子體質健康狀況不良。日前一份官方統計指出,中國有大約有10%的兒童患有肥胖癥,而且肥胖兒童的數量正在以每年8%的幅度增長。患上高血壓,高血脂的肥胖兒童病例也開始大幅出現。學校及家長,盲目地追求升學率,像體育這類“自習課”雖沒被老師征用,卻演變出一種熱愛學習的風氣,多數同學會用體育課趕作業、背單詞,少數到操場踢球的孩子反而被視為異類。如果需要做選擇,體育課永遠是被犧牲的,永遠是替補,長此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國外的現狀是:美國家長普遍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體商”,80%以上的青少年(10-17歲)每天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日本孩子在學校每天都有體育課,體育好的孩子更讓大家尊重。學業負擔并不輕松的新加坡中小學生,學校都會在每天下午兩點后安排課外活動時間。法國小學有1/3時間用于體育教學,每周有8-9小時的體育活動,中學生每周為5個小時。
大家一定要正確對待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扭轉現狀,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有精力去學習,去發揮他們各自的潛能,達到家長想要的目的。我們首先要認識幼兒體育鍛煉的目的和任務。
1.1 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其正常發育。運動是機體的功能,運動使幼兒機體的機能得到增強,從而促進其生長發育。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在陽光下進行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骨化的完成,活動又能加快血液循環,從而能使骨骼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得到改善,使幼兒長得高,長得結實。體育活動還能使關節附近的韌帶曾厚,曾進關節的牢固性和靈活性。在活動時,肌肉的毛細血管開發的數量增多,這樣能保證有更多的營養物質供應肌肉運動的需要。活動時可也使肌纖維和肌腱的連接加強,神經纖維增加,提高幼兒動作的速度,力量,準確度以及協調控制的能力。適宜的體育活動能使幼兒心肌逐漸發達,增厚,博動有力,提高幼兒心臟的機能。經常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和提高幼兒呼吸器官的功能,使呼吸肌發達,呼吸有力,提高肺活量。適量的體育運動可幫助腸胃的蠕動,提高消化功能。體育活動是整個機體各個器官高度協調配合的過程,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只有運動才能使各個器官正常生長發育。
1.2 提高幼兒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機體的存在和發展,在于它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幼兒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利用陽光,空氣和水等自然進行鍛煉,提高幼兒在各種氣溫條件下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
幼兒的基本動作主要包括走,跑,跳躍,平衡,投擲,鉆爬和攀登。這些都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能力,也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用技能。幼兒的動作往往不夠正確和不協調,必須在體育活動中加強基本動作的訓練,才能使他們的動作得到發展。在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同時,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人的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柔韌等幾個方面。但在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要盡量減少發展力量和耐力的練習,特別不宜多做靜力性的練習和憋氣的動作。多做動力性練習,使他們更加靈活自如的支配自己的動作。
這一任務是通過培養幼兒的體育活動的興趣來實現的。在活動中往往要求幼兒要勇敢去客服困難,要機體協作,遵守規則,這些要求在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中實現,是幼兒最易接受的,在活動中受教育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的性格。
通過發展基本動作的各項體育活動,來鍛煉幼兒身體,促進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養成身體的正確姿勢,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而品德教育和性格的培養,又貫穿在鍛煉身體,發展動作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認識這點,多讓孩子參加活動,培養他們愛鍛煉的興趣。孩子們有了健康的身體,會更好的達到家長和社會原來期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