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群
(浙江省東陽市白云昆溪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在課堂教學中,不論是教師提問,還是學生提問,都是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而經過學生主動提問問題,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學生的思維模式,找到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點所在,好讓學生可以進行及時的補救,加深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提問題中讓學生學會敢于探究、勇于質疑、樂于解惑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本次就“問題意識”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探索研究。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段一直被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推崇,它是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探究、合作的一個學習過程,在交流中學生會發現自身在數學知識方面的不足,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散發自己的想象力,形成自主探究數學的學習能力,繼而讓學生敢于質疑,例如,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小組成員進行裁判選擇,其它學生進行問題與回答的交流,為學生創造問題意識的環境,好比教師在教授《混合運算》這一數學課程的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學習,在小組內部進行一問一答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就這一課程內容進行這樣的提問:在一個運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應該怎么進行運算?如果有減法又有乘法,又應該怎么算呢?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問題意識,在交流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爭論,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在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意識氛圍。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它是通過長時間的學習過程,經過教師的引導,繼而喚醒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質疑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一般整節課堂都處于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學習主體,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進行數學的思考、探究,給學生提供提問問題的空間,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面積》這一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什么是面積呢?為學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敢于質疑,樂于思考,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才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好比:面積和之前學過的周長有什么聯系嗎?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于提問問題的精神,繼而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生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師要牢抓學生這一特性,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來說,為學生的探究能力提供重要途徑,從數學本質上講,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與掌握,是學生思維與想象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潛移默化中會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去學習數學,去發現數學的問題,繼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銘記學生活潑、愛玩、調皮搗蛋的天性,倘若只是枯燥的講與學,可想而知,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時的注意力都會普遍降低,教師要把學生的好奇心與愛玩的天性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情景課堂,在輕松的課堂環境中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播放的形式,或者flash動畫的形式,讓數學教材形象化,繼而讓學生發現起問題所在,好比:抽對稱圖形的特性?教師也可以利用實物再現的情景,好比教師窗戶推拉,鐘表的走向,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真實的情景再現,學生才會進行問題的思考:它們都是怎么運動的?通過創設趣味情景的教學方法,讓數學知識更加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綜上所述,針對“問題意識”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從課堂氛圍著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教師要明確“問題意識”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所在,也是啟迪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讓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敢于探究、勇于質疑、樂于解惑,培養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以“問題”為載體進行最優質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