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麗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后溪中學 福建 廈門 361000)
核心素養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各學科所提出的教學培養目標,需要生物教師在教學中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作為展開教育的指導性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實驗教學方法,充分落實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完成實驗探究,在探究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并獲得更豐富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生物核心素養。
實驗的過程和結果,要建立在詳實的數據基礎上,可以說數據記錄與分析是學生在實驗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要求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悉心觀察全過程并對實驗產生的數據如實記錄和分析,并得出關于生物知識的推理結果。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數據的重視度及相應的記錄處理能力,使學生善于從實驗中探索求知。如,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相關知識點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準備好實驗所需器具后,可將學生進行分組展實驗,通過正確操作實驗器具,并分析面粉、大米、大豆、菜籽油、面包等一系列食品的營養成分,直觀感受到組成物質的知識與原理。學生可圍繞教材展開實驗操作,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對食物中蛋白質、維C的成分進行檢測,并擬定實驗步驟。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列出記錄物質的表格并依據教學要求展開自主設計和探究性實驗,在實驗中優化學生生物學思維,提高其實驗操作技能。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會形成較多的實驗數據,教師可要求學生建立數據記錄表,直觀地將實驗過程呈現出來,便于學生透過數據分析對實驗過程進行思考、總結和優化,有助于學生總結經驗及不足,并在其它生物實驗中加以改善,提高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促進生物課堂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具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在生物實驗過程中,需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形成思維嚴謹、操作規范、善于總結分析和改善的良好習慣和總結能力。在依照實驗步驟操作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并深刻理解實驗原理,以更好地在實驗過程中學習、掌握生物知識,訓練其創造性思維,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如,在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相關知識點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鯽魚的水中生活為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魚在水中的游泳,并要求學生思考:從鯽魚體型來觀察,是否可以有效減少其游泳中產生的阻力?其身體顏色有沒有對魚形成保護作用?鯽魚在水中游泳時靠什么部位呼吸?是不是靠鰭實現游泳?通過這些提問,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展開想象和思考并展開初次實驗探究和驗證。最后,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共同對上述實驗活動進行二次設計、準備所需的器材并重復展開實驗探究,進一步在實驗操作中修正不足,鞏固相關知識點。通過第一次實驗經驗的積累和第二次實驗的自主探究,使學生在重復的實驗過程中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并獲得新的知識。
生命意識作為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關。教師可以生物實驗為載體幫助學生在實驗操作與探究中樹立生命意識,體驗生命的偉大與寶貴。如,在進行生物變異現象的調查實驗中,教師可以學生熟悉的花生展開實驗探究活動,請學生就如下問題展開實驗探究:大小不同的花生其果實之間是否有變異?并將學生以兩人組成一個實驗組,各組分別選出大小花生果實各20粒,觀察并記錄每個花生的長度數據,并通過分析和比對數據,要求學生對自己觀察分析和比對的結果進行總結。繼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如果大花生生長在土地貧瘠的地方,小花生生長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兩者所結果實會有什么差別?其依據是什么?通過這種方式的探究性實驗教學,教師密切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隨后,再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和了解人與動、植物等發生的變異現象,相比于傳統生物教學,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更有助于深化學生理解所學各知識點,并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
綜上所述,展開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實驗,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驗數據收集分析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使學生樹立科學的生命意識。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能力需求,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展開實驗的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理論知識和實踐探究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