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福建省福州市華僑中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在新時代中提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社會和諧的發展,達到民族復興目的。所以,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十分關鍵的內容,對創新音樂教學方式、社會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1.1 改變初中生認知傳統文化水平。我國的復興需要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認知文化水平,保證文化順利發展。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為學生講解音樂歷程、社會價值觀、基礎音樂內容等等方式來增強學生認知傳統文化的水平,促進創新音樂教學方式。
1.2 加強初中音樂教學的社會性質。初中生不能了解社會環境,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所以要科學的指導學生,不同科目老師要發揮自己的育人效果,達到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是新課標的教育需求。為此,教師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光要為學生講解基礎音樂素養,也要重視教育學生的三觀。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都有音樂的存在,音樂在生活中無主不在,占有著關鍵地位,特別是表達情感、激發意志等方面都有體現,針對初中學生來講,社會是十分復雜的環境,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根據音樂感受到社會的環境,加強學生的民族情感,讓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
1.3 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性發展。傳承不僅應該被欣賞或鑒賞,還應該依靠新的藝術創作,創新教學模式是現在初中音樂教師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必然趨勢。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在介紹歌曲時,他們可以引用多首同類型的歌曲。讓學生透過歌曲之間的共通點和不同點,發現歌曲的特色、基本風格和地方風格。它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例如用鋼琴、長笛、二胡等不同的樂器來分析和欣賞歌曲。在此基礎上,寫下每首歌的感受和經歷,并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通過創造一種積極和諧的音樂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音樂,從而帶來更多的靈感。
2.1 收集傳統文化資料。傳統民族音樂的背景大多伴隨著生動的民族故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找到合適教學知識的傳統文化資料。如傳統民族音樂《茉莉花》《梁?!贰抖吃隆?,教師結合這些故事來分析和解釋音樂,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將音樂放在相應的背景中,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更有深刻的印象。通過比較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差異,也可以發現民族音樂突出的文化特色。
2.2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流行歌曲是青少年十分喜歡的音樂類別,大大的阻礙了傳統音樂發展,不利于將傳統文化滲透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通常來講,初中生都比較喜歡現代流行音樂,對傳統音樂一點都不感興趣,沒有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辦法達到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此,教師需要改變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了解到流行音樂是從傳統音樂演變而來的,體會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加強學生的民族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歌唱祖國”時,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國慶典禮的錄像,配上合適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作品可以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情感,感受到《歌唱祖國》里我國繁榮、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使學生深入的了解歌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發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條件。
2.3 根據實踐進行教學。教師要想在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促進提升學生掌握音樂內容,加強學生的愛國精神,需要從實踐進行教學。實踐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了解音樂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黃河船夫曲”時,能夠安排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在休息時間搜尋相關信息,進行記憶,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民歌的魅力,加強學生的民族精神,達到傳統音樂的傳承。
傳統音樂文化已經有五千年的歷程,其中有豐富的民族精神,是現階段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初中音樂教學要注重滲透傳統文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深深感受的傳統音樂文化。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中開展音樂文化教學,達到師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學習傳統音樂興趣,且在音樂世界進行飛揚,為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