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月霞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第五小學 寧夏 中衛 755000)
“如何運用環境與生活的關系構建和諧家園的探究”是我們學校搞的一個重要的課題研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訪問、動手、動腦、體驗等實踐手段,來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一輪的課題研究活動開展到現在已經有三年了。在這一階段內,我們年級的同學實踐熱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學們的身上也發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在同學們濃厚的實踐氛圍中,教師們也體會到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魅力所在:
輕松愉悅的活動氣氛是萌發創造性思維的最佳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只有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活動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為此,在本次實踐活動設計上,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和同學們一起設計了了“節約能源”、“綠色消費”、“我喜歡的小動物”等一系列活動。同學們參與的興趣一直很高。為了不使活動龍頭蛇尾,我在班級墻壁的刊板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欄目——《自主爭當環保小標兵》,有力的保障了活動的延續性。我利用晨會的時間,向同學們講明了這個欄目的意義:“自主”就是不用老師布置,不用爸爸媽媽提醒,自己能主動積極參與環保實踐活動;“實踐”是必須親自參加,親自動手動腦,親身體驗。誰做到以上兩條,并且能保質保量寫好實踐日記,誰就能在“自主爭當環保小標兵”這一欄目里加一分。經過長期的積累,誰加的分越多,誰就有資格評為學校的“實踐活動小標兵”。這個欄目一創辦,馬上就有同學早上主動在班里做一些保護環境的事,我及時地肯定了他們的做法,并在班里大力的表揚了這樣的孩子,接著,第二天第三天又有許許多多的孩子主動去做。慢慢地,欄目里的分越來越多。至今,我們班的環保實踐活動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氛圍。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一直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探討,師生平等和諧,學生分組合作,目的明確。在體驗學習中,自主參與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通過討論交流,提出富有創新意義的建議。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逐步形成了從自己的生活中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在活動的地點、方法和方式中及活動結果的展示中,我還特別突出了“綜合性”。活動地點有的在家里,例如“節約用水”和“節約用電”;有的在學校里,例如“美化班級的環境”、“我為學校的花壇換新衣”等活動;有的在社區里,例如“我當小樓長”、“環保小衛士”、“車棚護衛隊”等活動。在活動形式中,“植樹節”學校帶領學生到北山去植樹,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4、22世界地球日”讓孩子搜集資料;“撿垃圾”主要讓孩子親身體驗,體驗勞動的艱辛。在活動成果展示中,有的孩子準備了影集;有的孩子端著整本的活動日記;還有的孩子捧著五顏六色的活動小報。這次活動研究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選材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容易激發起學生對參與活動的熱情,在體驗學習、參觀學習、探究學習中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就要懂得運用,只有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解決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種問題。另外,通過對生活垃圾處理的調查來養成學生不亂扔垃圾的習慣,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通過帶學生去調查、參觀訪問、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展自己良好的意識、態度。在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驗學習,及時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與所思,與全體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過交流同學們認為生活垃圾排放、收集、處置不當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與污染:垃圾中有害物質、病原體,可隨雨水滲入地下水和地面水,造成水體污染。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后,可被水中藻類吸收,通過魚等水中浮游物而進入人體,引起感染或體內蓄積,從而引發肝炎、脊髓灰質炎、痢疾、傷寒等多種疾病。還可引起急性、慢性中毒癥狀,如長期飲用污染的水可導致畸形、癌癥等。所以要對生活垃圾進行合理的處理,再這樣下去我們就要生活在垃圾里了,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保護環境。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調查“沙塵天氣”的實踐活動中,先讓同學們自己通過向自己的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詢問家鄉以前的天氣變化情況,最后讓同學們設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家鄉的天氣又是什么樣的?這一環節的設置就給學生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激發了學生的想象興趣。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能力,有的在實踐日記中暢所欲言,有的用美麗的畫筆把自己的家鄉勾畫的無比美好。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學生興趣盎然地畫著心目中的家鄉,雖然他們的畫筆是那么的稚嫩,但是他們能積極參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家鄉的喜歡和熱愛。
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我們教師不容忽視的責任,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現實世界,這次實踐活動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選材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因而容易激發起學生對參與活動的熱情,在體驗學習、參觀學習、探究學習中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就要懂得運用,只有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解決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種問題。